这还是一对一的情况。如果附近还有其他敌机,面对这样事实上“凝固”在空中的目标,谁都会有难以抑制的顺手牵羊的冲动。

  诺曼说道,所有F-35(应该包括A/B/C型)飞行员都受过“落叶飘”的训练,在职业生涯中都有过一两次“落叶飘”的经验。换句话说,这不是典型战术机动,依然是作为意外失控对待的。平螺旋是危险的状态,F-35是单发的,又没有推力转向,能改出平螺旋殊为不易,专门训练是必须的。在另一段洛克希德的宣传视频中,另一个试飞员提到,“落叶飘”可以手动或者自动改出,后者是按一个按钮的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落叶飘”属于可以改出的意外状态,而不是有意进入的战术动作。

  在更一般的层面上,速度和升力是飞机的生命,这就决定了以丢失速度和升力为代价的过失速机动很难成为战术机动的主流。高推重比发动机和推力转向使得情况有所不同,但依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速度和升力的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以气动升力为基础的常规机动依然是主流。

  F-35系列的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虚线为计划值,实线是迄今为止的运作数据(图片来自GAO)

  弗林的卖力表演并没有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但F-35的运气在悄悄地扭转。不管F-35有多少不足,这是最新一代战斗机,采用了各种最新技术,更代表政治正确。第三代战斗机升级后,在很多方面可以达到F-35的水平,但在隐身、可保障性、面向未来的系统(包括软件)架构方面,F-35拥有先天的优势。

  F-35确实有很多问题,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议。但这些问题未必是洛克希德无能的表现,很多来自设计定位的问题,其他则来自对技术边界合理拓展的困难的低估。F-35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购置成本太高,使用成本也高。但随着生产逐渐走上正轨,使用渐入佳境,成本在逐步下降,现在已经降低到与F-18E相当的地步。

  F-18E的购置和使用成本在几年前还显著更低,近些年生产接近尾声,产量下降,但各种升级接踵而来,对F-35的成本优势已经消失,这对F-18E的销售前景是很不利的。F-35在2020年左右有可能达到8000-8500万美元的离地单价低位,“成本优势”可能在未来10年里对西方战斗机军购产生扭转性的影响。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军购更是政治的延伸,F-35的军购从来就充满了政治。

  美国方面不说了,盟国中,日本需要F-35以壮胆,“我们也有隐身战斗机了”;韩国需要F-35与日本“别苗头”,“说什么也不能落在日本后面”;以色列需要F-35“表忠心”,美国出钱还不捧F-35就变成政治不正确了;丹麦、挪威需要F-35以帮助本国军工产品,通过与F-35的整合搭上西方军购市场的便车;英国、意大利则需要F-35装备小甲板航母,这是“鹞”式之后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