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在历史观方面的问题是长期形成的。“二战”结束后,由于美军占领时期的政策转换等原因,日本对战争罪行的清算和反省并不彻底。大批战犯在战后重返社会上层,当年支持和发动战争的始作俑者战后往往又成为商界巨头、政界要人和社会名流。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民众的历史观。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扭曲的现象:一方面,从正式的政府表态而言,日本政府对那场战争持否定态度,另一方面,在日本社会,那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可以被公开颠覆:珍珠港袭击是“出于自卫目的而被迫”或“被美国诱使”;南京大屠杀是“不存在”或“严重夸大的”;日军在东南亚是“解放者”和“受欢迎的”。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纪念馆,描述日本如何“受害”的内容比比皆是,但却几乎没有人告诉你原子弹为什么会投在这两座城市;每年8月15日,日本政府都会在东京武道馆举行纪念“全国战死者”的仪式,但却未见其用如此规模纪念过侵略战争给他国造成的死难者。

错误的历史观是长期形成的

更重要的是,在政府层面,日本否定的只是“二战”那段历史,而完全未反省“明治维新”之后的长期对外扩张政策。这就给保守和右翼史观以更大的空间。

战后,日本修建了不少纪念二战的设施,这些设施往往事无巨细地收罗过去一切,但展示内容却很少作出道义判断。记者曾参观过广岛附近吴港的“大和”号战列舰纪念馆。这座纪念馆详细展示了“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和服役过程;用视频反复播放大和号最后携带单程油料执行特攻任务的故事。

更耐人寻味的是,馆内展示中专门用相当篇幅介绍了吴港在二战时遭受轰炸的“惨状”。纵览馆内展示,没有一句文字是肯定侵略战争的,但也同样没有哪句话是从“不义”或“侵略”等角度否定这场战争的。记者参观时恰逢周末,馆内有很多孩子在“大和”号的模型周围游玩。在这样的展示下长大的孩子,对那场战争会是什么印象?

记者曾参观过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这里是自卫队主要的军官学校。学校内有一座“教育参考馆”,用于对自卫队军官进行军史教育,每年还接待约6万名平民参观。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座由日本政府资金运营的设施内,军史教育却仿佛仍停留在战前:几乎绝大部分内容都在展示自甲午战争到二战期间日本海军“英勇作战”的历史。宏伟华丽的石砌房间供奉山本五十六的“遗发”,《支那航路遮断》、《汉口突进》等大量侵华题材巨幅油画被置于展览各个时期内容的醒目位置,“神风”特工队员们的遗照、遗书等则是太平洋战争史的主要展品。在说明文字中,关于历次日本对外战争起因、性质和过程的描述,也多见避重就轻甚至颠倒黑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