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根本不屑复制苏35 歼31配矢推没有任何差距(3)

环球网 2014-11-27 08:44:33

苏35,战机,中国,歼31,发动机

 

  直到本世纪初,俄罗斯军方的经费多了起来,五代机项目的预研也有了初步成果。于是,将新技术运用在苏—27的改进上,自然是水到渠成。2003年,苏—27M2的设计方案诞生,这实际上就是新苏—35的构型。2006年7月,新苏—35的概念模型出现在范堡罗航展上。为了区分新老苏—35,苏霍伊设计局将新型机冠以苏—35BM之名,“BM”即英文 Big Modernization(重大改进)的缩写。此后的苏—35S,又是在苏—35BM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有趣的是,在经历了老苏—35三翼面战机后,现在的苏—35S在翼面的设计上,又回到了常规布局方案上。人们或许要问,到底哪种布局好呢?因为时代不同,技术基础不同,选择就应该是不同的。苏—35S重新回归常规布局,应该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无论是老苏—35还是新苏—35,对苏—27机体的改进都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强度,增加载弹量;二是提高机动性。在上世纪80年代,要提高战机机体的强度,就必须减少其载重量。而到了90年代,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战机的设计已可以在不增加机体重量的情况下提高机体强度。苏霍伊设计局通过试验发现,在提高机动性方面,用推力矢量喷管比三翼面的效果更好。

  2008年2月,在莫斯科郊外的茹科夫斯基飞行试验研究院,新苏—35原型机成功进行了55分钟的首飞,一切近乎完美。然而,就在苏霍伊设计局准备将新苏—35推向市场时,问题又来了。2009年4月26日,一架新苏—35原型机在阿穆尔河畔的共青城机场起飞进行飞行测试时,因制动和供油系统故障,飞机起火燃烧,飞行员侥幸弹射跳伞成功逃生。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