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困扰中国多年的第二大军事敏感技术 终于有盼头了(4)

瞭望 2017-09-27 08:45:02

  可贵的是,美国人顶住了这种压力,允许“失败”,并且,不放弃失“失败”。

  就这样,一些“失败”了的项目起死回生了。

  如通用电气的YF120,它在F-22动力竞标中败北,但因为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支持和呵护,没有死掉。

  YF120失利的重要原因是采用了太多新技术,缺乏足够的验证。

  军方并未就此放弃,而是通过IHPTET(综合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技术)项目与通用电气展开合作,帮助YF120的诸多先进技术走向成熟。

F22战机的标准动力F119发动机正在测试

F22战机的标准动力F119发动机正在测试

  在IHPTET计划支持下,普·惠和通用电气等企业开发和验证了一大批先进的核心机技术,其中涉及涡扇、涡轴以及用于武器的小型一次性喷气发动机等诸多领域。

  通过这项计划,美国的航空喷气发动机预研技术始终跟现役技术保持着合理的时间间隔,互相配合、互为依托,从而确保了技术领先优势。

  4

  “中国心痛”的四大病因

  美国国家关键技术部计划说明书上这样写道: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得使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开发、保护并充分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需要长期的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入。”

  确实,航空发动机作为尖端技术,仅凭行业部门的研发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国家的战略规划、大量投入、长期的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核心技术保护和充分利用其成果,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回首中国,航空发动机也一直是困扰中国飞机的“心脏病”,我们的问题主要在于:

  第一,缺乏战略规划布局。

  建国初期,国家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研发两弹一星,以在总体上解决国家最紧迫的安全问题。

  在航空领域的投入总体上来看缺口较大,只能用有限的资源解决最急迫的问题,缺乏战略规划布局。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航空发动机都是“应急之作”,长期处于测绘仿制和改进改型阶段。

  第二,受研发生产的机制限制。

  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根据未来航空动力的需求,预研相应的航空发动机。他们设计飞机时,通常是以已有的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依据。

  而我国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因没有现成的航空发动机与之匹配,所以,一般都是新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同时立项。

狂踩
(8)
18.6%
点赞
(35)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