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详解沈飞FC31战机项目称输给歼20后孤注一掷出奇招(2)

观察者网 2018-03-30 09:09:33

  所以1997年当军方跟成飞和沈飞签订发展四代机合同时,成飞和沈飞实际上已经在四代机方面预研多年,已经有了较深厚的积累。签订合同后沈飞动作十分迅速,使用性能最佳的K98-03方案为技术蓝本设计型号原型机,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设计方案。沈飞的方案是当时非常时髦的三翼面设计,前伸边条翼,主翼为双三角翼,非常强调战机的机动性能,不使用矢量发动机就可以达到65度可控迎角,极限情况下甚至90度迎角都仍有一定控制能力,再配合超音速性能优异的加莱特进气道和双全动垂尾,在所有竞标方案中机动性第一,沈飞将该方案命名为“雪鸮”。随后还为雪鸮制作了一架全尺寸模型,军方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沈飞参观了解过该方案,一时间雪鸮声名鹊起,获得了航空界和军方一片赞叹之声,雪鸮方案当年就获得了“2001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之后不久成飞也拿出了自己的四代机方案,正是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该方案为两侧DSI进气道、鸭翼带边条翼,双全动垂尾,为了强化可控迎角,该方案还设计了腹鳍,基本上是传统的鸭翼布局重型战机方案。成飞沿续了自己龙字辈命名传统,将该方案命名为“威龙”。到2006年上半年,雪鸮方案冻结,按照沈飞的说法,雪鸮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空军规定的技术指标,沈飞此时志在必得。2007年初由空军主导的四代机竞标正式开始,沈飞的三翼面雪鸮迎战成飞的鸭翼威龙。竞标首先在北京“空军航空装备研究所”进行方案相关评审对比,10月初再到29基地进行气动力评审,相关数据由风洞实验对比完成。2007年10月底,总装备部正式发文宣布成飞公司的“威龙”方案获胜,取得军用番号——歼-20。

  图2:成飞公司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歼-9项目,由此演化出的气动布局方案繁多,后来歼-20“威龙”的基础架构和技术传承均脱胎于此,上图为歼-9Ⅵ-Ⅱ方案

  纵观沈飞在四代机竞标上的失败,不得不提的就是沈飞在追求机动性上的偏执。沈飞当年在技术路线上受前苏联影响太深,认为战斗机作战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要体现在机动能力上,在四代机上将更是如此。认为战机在超视距空战、电子战和对地打击等方面的性能取决于先进的航电系统,只有近距离空中缠斗,胜负取决于战机的机动性,而机动性又取决于战机先进的气动外形和强大的发动机。只要机动性优越,在近距缠斗中能压制对手,再配合先进的航电系统,这样的战机就能在空战中获胜。这种思路在第四代战机上的体现首推就是米格设计局的Mig-1.44,该机为了追求机动性甚至连腹鳍都带有可动翼面,连鸭翼上都有锯齿设计,可谓把追求机动性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苏霍伊设计局的Su-47也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三翼面设计再加前掠翼带边条翼,可谓惊世骇俗,虽然带有腹部弹舱,但其实Su-47是完全追求极限机动能力下的非隐身设计。而沈飞的三翼面加矢量发动机的布局还明显受当时的老Su-35和Su-30MKI的影响。但这种设计思路却明显忽略了四代机另一个根本重要属性,那就是隐身。前苏联虽然发明了隐身计算公式,却一直高唱隐身无用论,这种腔调一直延续到今天俄罗斯最新锐的Su-57身上,在俄罗斯空军给出的八项设计要求中,隐身的重要性仅排名第七,仅高于短距起降性能,让人匪夷所思,当然这是后话了。

狂踩
(8)
16.7%
点赞
(40)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