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观察:金灿荣称中国外交还要“韬光养晦”吗?

观察者网 2019-07-22 12:39:02

  原标题:金灿荣:从中国“推特外交官”看外交“韬光养晦”的结束

  最近,中国驻巴基斯坦外交官赵立坚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的交锋引起全世界关注。面对赖斯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指责以及对他个人的污蔑,赵立坚用推特进行了批评与反击。

  无独有偶,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也在近期就香港修例问题接受了BBC的访问,面对主持人充满偏见和敌意的问题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并就香港的真实情况与中央政府对港政策进行了清晰明了的解释。

赵立坚大使与赖斯

赵立坚大使与赖斯

 

  赖斯在推特中称赵立坚是“种族主义耻辱”

  近年来,中国外交官在媒体上日渐活跃,越来越善于利用中外媒体发声,也越来越个性化。不仅让国内民众对中国外交官“耳目一新”,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针对这一现象,观察者网采访了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请他谈一谈外交战线上的新变化。

  [采访/观察者网 戴苏越]

  观察者网:金老师您好。近来中国外交官越来越多地直面外媒,主动出击,与国际上诋毁和误读中国的声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人说,中国外交已经改变了过去“韬光养晦”的政策,您怎么看“韬光养晦”?中国外交是否已经走过了“韬光养晦”的时代?

  金灿荣:首先,韬光养晦是一个比较高层的国家战略,而外交风格的变化主要还是一种外交能力的提升,这两个东西不能直接联系。韬光养晦是一个阶段性的国家战略,是小平同志针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非常艰难的外交处境提出来的,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成为我们总的指导思想。

  小平同志认为,对中国这种大国来讲,最重要的是内部发展要好,内部发展的核心是要搞好经济。所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国内优先,在国际上不要主动卷入矛盾,即使有时候你不卷入矛盾矛盾来找你时,我们也要很克制地使用力量。

  我个人认为韬光养晦是一个很好的、很复杂的思维系统,但是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韬光养晦”这个词一出来就被外国人误读了,美国人白邦瑞在一开始就把这个成语翻译成“Hide one’s capability and bide one’s time”——直译过来就是“隐藏力量,等待时机”。这个翻译相当不好,我们是真心地“韬光养晦”,外国人却认为我们在“卧薪尝胆”,以至于有美国朋友开玩笑问我,你们在等待啥时机啊?这也是挺尴尬的,我们没有等待什么时机,就是想好好发展。

狂踩
(9)
5.8%
点赞
(147)
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