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印度超越中国”只是一个幻想!
7月24日,韩国媒体《韩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称,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6月22日,《纽约时报》报道称,俄乌冲突后,印度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保持中立,从中获益匪浅。
几乎不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印度,在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石油禁运制裁后,每天从俄罗斯进口200万桶,占进口到本国石油的45%。印度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进口俄罗斯石油,甚至通过出口获得差价。将俄罗斯石油提炼后出口到欧洲或美国,实际上起到了“洗俄罗斯石油”的作用。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之所以变得无力,原因之一是不仅中国,印度也进一步扩大了与俄罗斯的贸易等合作。尽管如此,美国却极力讨好,邀请莫迪总理在防卫、清洁能源、太空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媒体也评价莫迪在国事访问中受到了最真诚的接待,美国总统拜登说:“这是我们最重大的关系之一。”
随着美中战略竞争的加剧,印度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量。随着美国制定印太战略,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印度成为决定全球地缘政治对抗走向的国家。另外,随着美国试图重组对华供应链,印度被指定为离开中国的企业的新圣地。印度今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人口国,在信息通信领域拥有丰富的优质劳动力。总之,印度有望成为第二个中国。
不过,对于“印度超越中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持怀疑态度。
他表示,印度的经济奇迹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被人们寄予厚望,但如今仍然“令人期待”。2000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比印度大2-3倍,现在差距拉大了5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7.7万亿美元,印度为3.2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以2000年为准,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约为7%,印度为1%,2022年中国增长至31%,但印度仅为3%。在世界商品出口比重中,中国从2%激增至15%,而印度仅从1%增至2%。
另一方面,中国的文盲比例为1%,而印度为25%。即使在印度人力丰富的信息通信领域,面对中国时也显得力不从心。世界20大高科技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公司,但印度一家也没有。中国承担世界5G通信设施的一半,印度为1%。中国拥有TikTok等面向全世界的平台,而印度没有。
艾利森列举了这些统计数据和现实,并引用了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评价。与印度长期合作的李光耀认为,由于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蔓延的官僚主义、种族和宗教纠纷以及领导层对此缺乏解决意志,印度无法成为“未来的国家”。李光耀的结论是:“不要把印度和中国相提并论。”
印度去年实现了7%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乐土”。但有人指出,这也是统计上的错觉。印度因新冠疫情,经历了比任何发展中国家都严重的经济萎缩。与2019年相比,2022年下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7.6%。也就是说,2022年的7%增长势头只是前一年出现接近负增长后反弹的基底效果。
曾担任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布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在题为《印度为什么不能取代中国?》的文章中指出,从2000年代初开始,印度投资热潮就很旺盛,但外国企业没有多少将生产转移到印度。因为投资风险太大了。理由是,投资时的政策会在以后改变,投资后也会改变规则,只会有利于印度政府喜欢的印度本土巨头。
许多人指出,期望印度加入美国对华阵线也是一种幻想。印度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的“一举两得”策略,在美中对抗战线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阿什利·泰利斯表示:“印度认为与华盛顿的合作将给印度带来好处,但它不认为自己应该在任何危机阶段向美国提供物质支持,以作为回报。”他还特别强调,印度永远不会接受“共同行动”的概念,即美国在印太战略中所追求的针对中国的共同行动。
印度政府官员也证实了这一立场。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与泰利斯的电视讨论中也表示,“(印度)不可避免地不同于像美国这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盟友的国家。澳大利亚和日本与美国是同盟关系,但印度只是伙伴关系。保持这样的关系对美国和印度有好处。”

韩媒:印度超越中国只是一个幻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