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电动汽车战略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结束了“洋车”时代!
7月27日,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成功实现电动汽车本土化生产,结束了“洋车”时代。由于致力于电动汽车生产的战略取得成功,本土品牌取得了辉煌的发展,而侧重于内燃机车的海外著名品牌汽车也无法立足。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公布,2023年前6个月,本土品牌占据了中国批发汽车市场54%的份额。CPCA方面表示,这是国内品牌连续第二个半年超过国外品牌。
自从几十年前首次被允许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以来,西方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随着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有些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西方统治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国产品牌以革命性的态势超越了外国汽车。
中国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西方品牌,主要归功于中国在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电动汽车是唯一需求持续增长的汽车领域,因此掌握它对整体市场份额也有很大帮助。比亚迪领衔的9家国内制造商今年6月进入中国十大最畅销电动汽车制造商之列。特斯拉是唯一上榜的外国汽车制造商。
数据显示,上半年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超过450万辆,激增44%,约占同期增长近9%的总销量的三分之一。一些行业专家预测,在未来四年内,电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将超过内燃机汽车。以美国为例,上半年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7%,售出55.733万辆,虽然占比还不大,但销量却猛增了50%。
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电动汽车。过去几十年,包括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在内的世界级汽车公司纷纷涌入中国,以抵消美国、欧洲和其他现有市场增长放缓的影响。但仍依赖内燃机车销售,在中国快速转型电动车的情况下反倒狼狈不堪。他们现在也想向电动车转型,但是本土品牌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2017年,福特承诺,到2025年,主要合资公司生产的所有车辆都将以电动车形式推出。但由于其电动野马Mach-E的销量并未增加,福特称正在减少在中国的投资。目前在中国提供5款电动汽车车型的本田正在加速当地电气化计划,目标是到2035年在中国只销售电动汽车。但中国品牌也在更快地推出新车型,吸引更多消费者。
其间,中国为建立电动汽车市场,向当地制造商提供资金和销售补贴,以刺激行业,并制定生产目标和严格的排放标准。
由于早期注重公共交通和政府车辆电气化,电动车制造商的销售额、数据和体验都有所提升。同时,中国逐步建立全国性充电网络。从成本上看,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斯科特·肯尼迪估计,2009年至2022年间,中国为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支出约1.25万亿元人民币。
虽然是国外品牌,但特斯拉也帮了大忙。在国内电动车市场火爆之前,中国政府引进特斯拉,使其可以在没有合资伙伴的情况下生产汽车。2019年底,特斯拉开始交付中国产汽车,点燃了中国的消费者需求。
此后,情况发生了改变,大众表示,今年前5个月,上海销售的车辆中45%为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比亚迪去年3月完全停止了汽油车的生产。
《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拥有众多电动汽车品牌,但市场整合的可能性较大。全球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估计,在中国160多个电动汽车品牌中,只有25-30个的业务能维持到2030年。
中国汽车不仅在国内扩张,还在海外扩张。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10万辆,超越日本成为最大汽车出口国。然而,其中四分之三仍然是内燃机车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