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虽然基辛格这次来得很突然,但这个消息反而是在意料之中。以前基辛格每次来中国,我们这边都给出了顶格待遇,这次自然也不例外。这不仅仅是对基辛格历史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他目前仍奔波在中美互动第一线的尊重。

基辛格回国前,收到接见通知,中方的安排,让他想起了50年前

【百岁基辛格再次访华】

这里补充一句,基辛格在退休后,定期访华。据不完全统计,可能已经有100多次。早年来得很频繁,年纪大了后就隔几年才来一趟。上次来中国,还是4年前。当时基辛格还暗示,那或许是他最后一次来中国。但现在来看,还没到“最后一舞”的时候。如今基辛格已经是百岁高龄,来一趟本来就不容易,加上他在中美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中方怎样重视,都不为过。

所以会面过程中,中方就表示,不会忘记老朋友的贡献,中美关系,也已经跟“基辛格”这个名字密不可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会面地点,专门安排在国宾馆5号楼。这很有说法,因为这是基辛格50年前首次见到中国领导人的地方。基辛格本人对此也表示了感谢。

基辛格回国前,收到接见通知,中方的安排,让他想起了50年前

【中方的布置,让基辛格想起了50年前】

这就让人联想起,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在临走的最后一刻,得到了中方领导人的接见。但他的待遇,不仅跟基辛格完全不同,跟几个前任也有差距。尤其是在会场布置方面。虽然美国国务卿现在主要负责外交事务,但严格意义上,仍然是美国政府的第四号人物,行政级别仅次于正副总统与众议院议长。所以以前美国国务卿访华、受到中方领导人接见,地点一般选在大会堂,双方隔着一张小茶几,轻松交谈,姿态上显得很平等。

这次基辛格访华,除了地点放在国宾馆以外,布置上大差不差。但布林肯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当时接见他时,中方在大会堂的座位布置是很严肃的,中方领导人坐在主持会议的主位,布林肯坐在右手边第一位,看上去就显得主次分明,给人一种凝重的氛围感。

基辛格回国前,收到接见通知,中方的安排,让他想起了50年前

【当时接见布林肯,会场布置完全不一样】

这种差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的深层含义。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布林肯走后,中方在媒体吹风会上,就强调,美国的“一中政策”,本来很干净,只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后来又单方面加入了美台勾连的私货。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中美关系发展到如今的局面,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反复无常要负主要责任。

那这跟基辛格有什么关系呢?要知道,美国最开始的“一中政策”,最早版本,就出自基辛格的手笔。毕竟他当时直接推动了中美建交,可以说是尼克松政府里面对中美关系的第一负责人。所以,那时候美国的“一中政策”,确实可以说是干干净净。直到今天,拜登政府在口头表示对台立场时,措辞也是参考了基辛格当年的说法。

基辛格回国前,收到接见通知,中方的安排,让他想起了50年前

【基辛格这边氛围就显得很轻松】

不过,尽管有这层关系在,基辛格毕竟已经退休多年,虽然他的政治遗产,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但在白宫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间人士。哪怕早在布林肯访华时,中方就已经告知了基辛格会访华,美方也没有太在意。

然而,基辛格同时又是中美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白宫那边也承认,如果基辛格从中国回来以后,向拜登汇报具体情况,他们也不会感到惊讶,显然这已经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惯例。

虽然基辛格已经淡出政坛很多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也不再有影响力,但他仍然是一位很有声望的人物。拜登以前在吹嘘自己的外交经验时,就说“跟基辛格不相上下”。尽管这一点我们不敢苟同,但这件事本身反映出,在美国政界,将现实主义外交跟哲学思辨有机结合,塑造“大外交”战略的基辛格仍然是一个标杆性的人物。

基辛格回国前,收到接见通知,中方的安排,让他想起了50年前

【基辛格是中美友好关系的标志性人物】

就目前的中美关系来看,基辛格出面沟通,效果其实要比拜登政府高层访华更好。老朋友的面子,中方还是愿意给的。也可以这么说,拜登政府如果想要摸清中方态度,民间渠道,反而比官方渠道更好使。

最后补充一句,在拜登政府中,也有一个人,定位跟当年的基辛格差不多,那就是美国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他人现在还在中国,比基辛格来得还早,但还没有得到这个殊荣。

不过,就跟基辛格直接向尼克松负责一样,克里作为特使,他直接向拜登负责,不需要经过美国政府其他的官僚机构。在美国的政治光谱中,克里也算是个友华政客,以往中美关系出现裂痕时,也常常是克里来华,缓和紧张氛围。但基辛格当年好歹是国家安全顾问跟国务卿,克里只是气候问题的特使。两人的政治能量,以及对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景,恐怕还不能相提并论。这主要是因为,克里有官方背景,但基辛格却是曾经深刻影响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民间人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