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引“核”入菲:中菲南海争端背后,是菲律宾能源枯竭的窘境

半个世纪前,美国没推销成功的核电站,如今又打算拿来再卖给菲律宾一次。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7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美菲签署核技术和材料出口协议作出回应,表示中方已经注意到相关消息,各国开展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合作,应严格遵守核不扩散义务,保障核安全与安保。

毛宁回应的“美菲核技术和材料出口协议”,指的是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菲律宾能源部长洛蒂拉在旧金山签署的“123协议”,该名称源于美国《原子能法案》第123条,即允许美国政府向相关国家出口核基础设施和原材料。

美国引“核”入菲:中菲南海争端背后,是菲律宾能源枯竭的窘境

签字仪式现场

很多网友第一眼看到这则新闻时,会下意识将“美国”、“菲律宾”和“出口核材料”三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认为美国有意“核武装”菲律宾,毕竟当前中菲关系确实算不上和睦,此前菲律宾还曾高调宣传过要大肆购买武器,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网友产生这种担忧不无道理,然而事实上,有些网友这次确实“想歪了”。美国国务院官网写得很明确,美国卖给菲律宾的“核技术”其实是小型核反应堆,菲总统马科斯在签字仪式上声称,预计到2032年,核能将成为菲律宾能源结构的一部分。

此外,我国外交部的表态也能证明,此次美菲签署的核技术出口协议属于“国际核能合作”范畴,双方合作的前提是应该严格遵守核不扩散义务。

美国引“核”入菲:中菲南海争端背后,是菲律宾能源枯竭的窘境

菲律宾看上了礼乐滩油气资源

事实上,菲律宾国内紧迫的能源问题,也是导致最近几年中菲关系恶化的深层诱因之一,而南海岛礁争端只是表面因素。

菲律宾77%的电力源于化石燃料,其中煤炭和天然气占比高达59.3%。美国能源署调查报告指出,到2024年供给吕宋岛30%能源消耗的马拉帕亚气田将会彻底耗尽,去年美国能源企业就已经退出了油田全部股权。

报告认为,如果菲律宾想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到2040年就必须增加43千兆瓦的发电能力,但菲律宾政府在制定解决方案上明显落后于计划。

美国引“核”入菲:中菲南海争端背后,是菲律宾能源枯竭的窘境

菲媒承认礼乐滩重要性要优于环境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屡屡挑起岛礁争端——与其说菲方盯上了南海的岛礁,不如说看中了南海下方丰富的油气资源,菲律宾媒体也承认过,此前菲方挑起的所谓“南海环境诉讼”,其实就是盯上了礼乐滩的油气资源。

但很明显,考虑到当前趋于冷淡的中菲关系,就共同开发礼乐滩油气资源问题上,中国根本不可能对菲律宾松口,因此急于寻找后路的菲律宾,只能和美国签署核技术进口协议。

当然了,如果说起来,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向菲律宾卖核电站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曾向菲律宾捐赠了一个核电站,即所谓的“巴丹项目”,当时菲律宾还一跃成为东南亚首个建设核电站的国家。

美国引“核”入菲:中菲南海争端背后,是菲律宾能源枯竭的窘境

现在的巴丹核电站

然而,随着三哩岛核电站发生堆芯熔化事故,菲律宾也紧急检查了还在施工中的巴丹核电站。不查一切都还好说,结果这一检查菲律宾就发现了4000多处缺陷,一直修到1980年,核电站才恢复施工。

顺带一提,当年主持修建巴丹核电站的,正是菲律宾现任总统马科斯的父亲老马科斯,1986年老马科斯被反对核能的“人民力量”运动推翻。

新政府上台后重新审查了巴丹项目,认为核电站的建设存在诸多隐患,最终在民众强烈呼声下,菲律宾第一座核电站连一天都没用过,就被政府下令关闭。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