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对华半导体限制能奏效吗?“控制无法战胜创新”!
12月8日,韩国媒体《中央日报》发表文章称,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克里斯·米勒的《芯片战争》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甚至韩国的半导体政策。这本畅销书被《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但也遭到了严厉的批评。该书对半导体研究如何发展以及创新的可能性缺乏认识,并且从以美国为中心的角度看待世界。
该书的核心主张是,美国仅凭一部分半导体设备或技术就可以控制整个供应链,从而控制其他国家的技术发展,认为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正当的。然而,其他国家和美国一样有能力给半导体供应链带来痛苦。此外,由于美国不具备3纳米技术或最先进存储器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因此可能会因生产链中断而遭受更大的打击。《芯片战争》让人联想到拳头世界的逻辑,即“先挥出拳头”来决定主动权。这是没有道理的,甚至违背资本主义和自由市场竞争的逻辑。
从目前来看,美国将半导体制造回流本国成功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因为半导体不仅仅由设备和材料组成,还需要具备运营晶圆厂的各种技术、垂直整合的材料、零部件、设备人才和产业生态系统。美国之所以拥有谷歌或Meta所象征的全球顶级软件平台竞争力,是因为人才涌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半导体等制造业因缺乏附加值而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纷纷向海外转移。现在靠补贴就能逆转这一局面吗?建几个工厂并不意味着半导体制造业的复苏。
关于美国可以通过监管控制中国半导体技术发展的说法也无法通过现实的检验。近年来,中国的芯片代工行业和设备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制造了7纳米级芯片,半导体设计企业也非常活跃。EUV替代技术和下一代材料技术的研究也正在取得成果。
美国的限制迫使韩国半导体产业做出牺牲,包括韩国设备减少对中国的出口、限制三星和SK内存工厂在中国的运营等。这对韩美同盟网络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半导体技术,尤其是制造环节,重心早已转移到亚洲。美国与其逆潮流而动,不如将美国擅长的部分做得更好,通过这样的战略确保竞争力是顺理成章的。在技术的世界里,控制无法战胜创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