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克林顿访华,当时苏联已经解体7年时间,美国在世界上没有任何敌人,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克林顿此访是确认要不要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因为当时的中国还很穷,也很落后,可是美国会部分议员建议将中国列为下一个潜在威胁。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昔日的超级大国就此土崩瓦解,冷战时代的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作为冷战的胜利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全球对抗后,美国终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克林顿于1993年入主白宫,成为冷战后美国的首位总统。他深知,在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新形势下,美国必须调整外交政策,重新审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克林顿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巩固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领导地位,同时防范任何对美国构成潜在挑战的对手。
然而,在泱泱大国之中,中国引起了美国高层的格外关注。尽管当时的中国在综合国力上与美国还有着巨大差距,但其经济增长的势头已不容小觑。一些美国国会议员敏锐地意识到,如果放任中国的发展,日后很可能会威胁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1996年,以参议员布朗巴克为首的一些鹰派议员,拟定了一份针对中国的遏制计划。他们主张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施加压力,遏阻中国的崛起。这一计划虽未最终付诸实施,但反映出美国国内对华态度正悄然生变。
克林顿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他认为,对华政策应该更加务实灵活,不能一味地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封堵和对抗只会适得其反,反而可能把中国推向美国的对立面。相反,通过接纳和融合,或许可以使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建设性一员。
1998年,克林顿做出了访华的决定。这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总统首次正式访问中国。克林顿希望借此机会,全面了解中国的现状,评估中国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并就中美关系的走向与中国领导人深入交换意见。这次访问,将为克林顿政府制定对华战略奠定基础。
1998年6月,克林顿踏上了访华之旅。在他的脑海里,中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国度。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20。但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经济增长速度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个东方大国似乎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机遇。
克林顿此行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决定是否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一个关乎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重大抉择。支持者认为,让中国入世有利于推动其市场化进程,使其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并为美国企业提供广阔的商机。但反对者则担心,这会助长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克林顿与幕僚们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财政部长鲁宾等人力主给予中国入世地位,认为这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但国防部长科恩等则对中国可能带来的安全威胁表示忧虑。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克林顿最终还是倾向于支持中国加入WTO。他认为,这是一个与中国建立良性互动、避免对抗的历史机遇。
中美元首会晤是克林顿访华的重头戏。6月27日,克林顿与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举行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人权、贸易等诸多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克林顿坦诚地表示,美国无意遏制中国,而是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稳定、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中国。中国方面则重申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愿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中美关系。
会谈最后,克林顿向中国方面表示,美国原则上支持中国加入WTO,愿意为此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一表态得到了中国方面的积极回应。两国元首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中国入世扫清了关键障碍。尽管此后的谈判过程仍充满曲折,但方向已然明确。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这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性事件,也开启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新篇章。克林顿当年的英明抉择,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世界格局因中国的崛起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而美国则需要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东方大国。
参考资料:
克林顿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并呼吁支持中国“入世”(光明网)

98年克林顿访华,当时苏联已经解体7年时间,美国在世界上没有任何敌人,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