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财富生活》杂志8月7日文章,原题:印度过度炒作中国?我是一名自豪的印度人,为国家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但我在写这篇文章时还是带着一丝恐惧,因为我要说的话可能会伤害一些人的感情。然而,我认为有必要说出来。

我对各色人等,包括电视主持人、记者、经济学家,把印度几乎吹捧为“超级大国”的方式感到难堪。我觉得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例如,摩根士丹利的最新报告上调了印度评级,下调了中国评级,这让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在我们为这一评级提升而欢欣鼓舞之际,为什么我们忘记了另一家美国公司标普给出以下信用评级:中国A+,印度BBB-,难道我们不相信这些评级吗?别忘了,印度的GDP只有不到4万亿美元,而中国是近20万亿美元。即使印度保持6.5%的高增长率,中国保持3.9%的低增长率,印度也需要56年才能赶上中国。然而,人们正在谈论好像中国已经消失,我们正在快速壮大!

还有一些数字提醒我们现实如何:印度有15%的人口处于“多维贫困”阶层,处于社会最底层;我们的物流成本几乎是西方国家的两倍;我们的人均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们在“营商便利程度”榜单上排名第63位。这要求我们现实地看待已经取得了多少成就,以及还需要取得多少成就。

要知道在1992年,今天近一半的人口还没有出生,当时印度处于最黑暗的时刻,在一众无能政客几乎摧毁了我们的经济之后,印度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此外,我们也不要吹嘘“印度人”领导着这么多顶级组织——谷歌、世界银行、微软等,他们不再是印度人了,他们是美国人。他们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天赋和努力,以及为他们的组织创造业绩。为了帮助印度,他们会违背自己公司和美国的利益吗?当然不会。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劳动,中国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说“做得不错”还为时过早。最好是继续前进,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奔跑,但不要谈论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政府应该阻止自我炒作。至于所谓印度成为超级大国,请不要高兴得太早。(作者阿米塔巴·班纳吉,陈欣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