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在美国的高强度制裁下,中国半导体不退反进!
7月13日,韩国媒体《东亚日报》发表文章称,自美国拜登政府对中国半导体企业的制裁力度提高的2021年以来,主导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代表企业的销售额反而增加了20%。特别是受惠于国产化热潮的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生产企业,年销售额分别暴涨50%和30%以上。
专家们认为,中国半导体主要企业正在致力于不受美国制裁的“老工艺”,提高本国产品的普及率,尽管美国对尖端工程进行了集中制裁,但中国正在巩固自给自足结构。
对在中国股市上市的半导体生产各工序(设计、材料、设备、芯片制造、后端工艺)销售额排名靠前的39家企业的年度-季度业务报告书等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去年的销售额合计为4231.3亿元人民币。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华半导体制裁正式启动的2021年为3535.3亿元人民币。一年内增加了20%。
今年一季度中国龙头企业业绩总体良好。1-3月销售总额94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仅减少17亿元人民币(2%)。与2021年第一季度(738.6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27%。
被列入美国制裁对象的个别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没有恶化。2020年起受出口限制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去年销售额达520.8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上升33.6%。自去年起新加入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人工智能(AI)半导体设计公司寒武纪的业绩也表现稳健。去年销售额10.3亿元,比上年增加6000万元。
中国半导体主要企业业绩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在美国的制裁之外找到了出路。美国制裁集中在尖端技术上,而中国企业则通过扩张“老工艺”来扩大销售额。一位中国半导体业界相关人士表示:“美国主要阻止出口线宽在14纳米以下的电路制造设备,即采用尖端技术的本国产半导体制造设备,控制中国晶圆代工的技术开发。但中芯国际的14纳米级生产仅占总产能的5%。”他解释说:“目前中芯国际专注于增设委托生产28纳米以上产品的旧工艺,努力提高现有工艺的国产化。”
从生产工艺来看,自2021年美国制裁力度加大以来,生产最终产品(芯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领域的17家代表性企业的销售额大幅增长。
2021年七家设备制造商的销售额合计为194.6亿元人民币,而去年为298.4亿元人民币,一年内增长了53%。材料领域10家企业的销售额继2021年855.1亿元人民币之后,去年也增长了35%,达到1155亿元人民币以上。尤其是中国半导体生产设备企业中产品生产能力最多元化的北方华创(NAURA),其销售额在2021年至去年期间快速增长超过50%。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针对以高科技工艺为主的中国的制裁在未来数年持续下去,中国企业的前景并不乐观。即使中国研发自己的设备并生产14纳米芯片,也必然需要时间,而且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步伐。
韩国汉阳大学融合电子工学系教授朴在根表示:“最近在中国国内形成了即使需要很长时间也要自主开发半导体设备的氛围。”“但半导体设备是必须同时满足性能和生产性的领域,所以时间越长,在‘发展速度’上就越落后。”
即使中国成功开发尖端工艺,事实上“突破”了美国的制裁,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企业的产品也很难获得中国以外的销售点。这又是一道屏障在阻隔。韩国进出口银行海外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美惠表示:“NAND闪存生产商长江存储被列入美国的出口管制名单,因此美国企业在没有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不能与长江存储进行交易。即使开发200层NAND闪存,产能扩张也将受到限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