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特拉斯访问基辅时仿照撒切尔着装。 图源:视觉中国

上世纪70年代,受战后长期福利政策影响,英国生产效率低下、经济疲软,加上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国际油价飙升,英国通胀率一路攀升到26%,一度被称为“欧洲病夫”。

1979年初,英国劳资矛盾达到临界点,“不满的冬天”罢工潮爆发,恰逢那年伊朗革命导致第二次石油危机,好不容易有所回落的通胀率又回到13.39%的高位,带着对工党的不满情绪,英国人把保守党的撒切尔选上了台。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撒切尔时代(1979-1990)油价居高不下,但当时英国也凭借北海石油的开采大赚了一笔。 数据来源:欧佩克

70年代,英国经济波动极大,到撒切尔时代(1979-1990)英国经济在短暂的衰退后进入长达8年的持续增长,但其执政末期90年代的衰退已经初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在当时,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行的滞胀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初次显现,即使是左派人士也意识到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不可持续,但经济学家们对于滞胀的成因意见不一,不同学派给出了不同的诊断。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思潮在此背景下走向历史的前台,其标志性的领军人物是奥地利学派的米塞斯、哈耶克师徒,但新自由主义并非单一的理论,而是一系列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合流,比如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

大体上,这些不同流派的共同点在于:将经济自由视为最高原则、主张私有制;强调市场机制调节经济的完善性,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否认私有制的剥削性质,认为贫富差异是高效率的前提等。

加拿大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