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月度数据变化情况(2020年6月-2022年6月)图自商务部网站

疫情以来,中国的出口增长是一大亮点,给那些由于疫情而生产瘫痪的国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制成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在其他国家逐步平缓,生产开始恢复,在加上一些“去中国化”的因素,中国的出口增长开始放缓。

美国拜登政府企图联手欧洲及日韩的公司与中国脱钩,强迫过去在中国投资的西方企业把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去,打造“无中国元素”的产业链。许多跨国公司不得不“对冲”西方国家政府的这些政策,开始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寻求新的生产场所。当然,这些现象暂时还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但未来全球产业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仍值得关注。

世界经济进入了滞胀阶段,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疲软,一些新兴经济体遇到金融危机的威胁,需求也在下降。而全球地缘政治集团斗争的趋势却愈演愈烈,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造成能源与粮食价格暴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也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来带动经济增长。

观察者网:疫情后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也正如一些经济学者的看法,这一增速低于中国经济现阶段潜在的增长水平。目前有论调认为中国仍需保持5%-6%的经济增速,您对此的评价是什么?如何评估中国经济目前的增长潜力?

丁一凡:按理说,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会有一波“反弹”,因为疫情期间国人的消费能力与欲望都被大大压抑,许多人有一种“报复性”消费的心理。随着疫情的缓和,服务业的开放,中国的消费应该会迎来一波高潮。

北京:2023年首个工作日早高峰车流量大增。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我们也不能对疫情的另一种情况掉以轻心。随着防疫放开,边境及国际旅游的开放,更加危险的变异病毒是否会卷土重来,也未可知。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多种准备,应付各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