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生产线,完成来件组装

接下来就到了打通生产线的环节,打通生产线就是要把进口的零部件组装成合格的战斗机。最先组装的是大部件,比较顺利,但随着剩下的零部件越来越散,组装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之前,我国只有歼7、歼8这类中小型二代机的组装经验,现在却要快速过渡到复杂的三代机,特别是苏27这种当时堪称最大三代机的组装,其间遭遇的困难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在组装过程中,俄罗斯专家一直在现场紧盯,他们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国军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批两架苏27的组装工作耗费了整整一年,1998年12月19日,在众多领导和工作人员紧张而又兴奋的注视下,第一架国内组装的苏27由付国祥驾驶升空,20分钟后安全降落,首飞成功了!连严苛的俄罗斯专家也签字认证了,生产线终于宣告打通,直到此时国产苏27才正式拥有了歼11A的编号。接下来,沈飞又花了4年时间,搭建了一整套包括模具生产、零部件制造、总装在内的第三代重型歼击机生产流程。生产线随即投入使用,从2001年开始,中国空军开始批量换装歼11A,按照合同,我国将在15年内生产200架苏27。

从翻译资料、组装,到自产升级,歼11B是怎样炼成的?

生产线上的歼11A

下一站,歼11B

按照合同,中方可以自行生产苏27的零部件,并以每年20%的进度实现自产,来件组装完成后,工作重心很快转移到自行制造材料和加工零件上面来,以便彻底实现国产化。但我国并非片面复制苏27,早在引进之初,就拟定了航电系统国产替代的规划,而按照“一发托两型”的发动机的战略,苏27的AL31F发动机并未被仿制,只引进了大修线。在国产化实现的过程中,苏27的很多技术指标都进行了调整和升级,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型号歼11B。它在机体结构国产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太行发动机和我国自行开发的新一代综合航电武器系统,并能挂载和发射国产空空导弹。

从翻译资料、组装,到自产升级,歼11B是怎样炼成的?

歼11B雄姿

但歼11B变为现实的前提是吃透苏27的原始设计,可俄罗斯向中方提供的仅限于生产和制造技术,而有关飞机原始设计的所有资料,俄方均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便已经交付的资料,涉及原始设计的部分也尽量简化处理。但我国吃透苏27原始设计的决心是很坚定的,早在组装阶段,沈飞就开始了与原始设计紧密联系的科研攻关。还时不时的打一些“擦边球”,当遇到困难时,会根据合同中“对中方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的条款向俄罗斯专家求助,由他们来讲课和答疑,没有设计资料,总能获得技术指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