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最成功的航空发动机,它的装备为空军缓解了30年的压力

前言:长期以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上一直落后于美俄等国,航空发动机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国航空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航空发动机被认为是“航空工业黄冠上的明珠”,有着依赖性强,研制难度大,研制周期长等特点,需要长期积累,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航空发动机决定着飞机的发展,它是飞机发展的基础,有着什么样的航空发动机决定着你能发展什么样的飞机。同时,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远比飞机的研制周期长,研制一款发动机,从立项到全面成熟,大约需要20-30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航空发动机

而研制一款飞机,从立项到首飞仅需要10-15年的时间,甚至还不要10年。所以,如果航空发动机与飞机的研制同步起步,那么飞机将会面临没有发动机,无法进行首飞测试的局面。我国就曾在歼10战斗机的研制上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发动机与飞机同步进行,但经过数年的研制后发现,发动机的进度远远跟不上飞机的步伐,如果不进行调整,那么飞机研制出来了也上不了天,一切都将前功尽弃,这也使得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依赖于外界。

歼10A战斗机

这其中依赖程度最高的就是俄罗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由于我国在涡扇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上迟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使得歼10、歼11、歼15等主力机型只能使用俄罗斯提供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歼20“威龙”隐身战斗机在首飞和试飞测试过程中使用的也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而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俄罗斯的AL31F航空发动机,该发动机也同样是俄罗斯的主力发动机,大批量装备在苏-27、苏-30、苏-33等机型上,对于中国空军来说,它的引进至少让中国航空工业进步2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