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期,俄军的“营战术群”编制模式无法适应大规模战斗的需求,因而遭遇了重大失利。在完成局部动员后,充实兵力基础,恢复军-师-团编制体制后,俄军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非常有意思的是,随着美国回归“大国竞争”战略,第40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康维尔(James McConville)在2021年制定了“瞄准点-2035”(Aim Point 2035)计划,以应对未来“多域大规模地面作战”的需求。为此,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例司令部(TRADOC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在当年8月制定了“航路点-2028/29”(Way Point 2028/29)计划,作为过渡时期的中间方案。而该方案的重点,是将美陆军的师编制,从目前的仅剩机构架构,恢复到具备作战指挥功能,因此也被网络舆论称为“旅改师”。

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认为陆军的集团军-师-团的编制体制具有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主要针对大规模战争。而集团军-旅的则长于快速部署,适合应对高技术局部冲突。巧合的是,我军在2017年的军改中刚刚完成了“师改旅”的体制编制调整。我们都知道,我军的军改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法等西方国家的经验。现在美国突然反过来搞,那我们会不会因此亏大了?

不过,时过境迁,大家大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这次是高傲的美国人跟在我们身后跑了。这个结论乍看有点惊悚,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回看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陆军编制体制的大体发展脉络,就会发现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美国陆军是怎么玩儿残的?

事情还得从“师改旅”讲起。让我们把时间拨回第一次海湾战争。当时,美军地面部队采用的1986年版编制,是基于空地一体战的概念,准备在欧洲迎战华约集团的钢铁洪流。不过,彼时东欧已经发生剧变,苏联气数已行将就木,维护后冷战时代的全球霸权,需要将作战力量快速的投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相比对火力和持续作战能力的追求,对战略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的需求,上升到了主要矛盾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