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2004年的技术条件下,未来战斗系统的强大功能,并不能在短期内实现,前期的投资迟迟不能转化为成果。最要命的是,彼时美国陆军正深陷在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泥淖中,应对治安战成为了最迫切的需求。形象一点讲,就是这个时期的美国陆军干上了警察的活儿,装备建设从打高技术战争转向了低水平的反游击战。

一直以来,网络舆论总是喜欢强调军队的“实战经验”,并将之视为战斗力生成的必要条件。然而,长时间低水平的实战会让许多“不良习气”根深蒂固,反而制约了部队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以2010年从伊拉克撤军之后的美陆军为例,由于师编制只剩下机构框架,原本负责作战规划与协调的参谋部门不复存在,而旅的指挥部门又无力组织复杂的协同,实际上在这一时期,美国陆军的联合作战指挥水平出现了严重的下降。以至于2013年年末至2015年年初的“旅级战斗队编制调整”,主要的目的竟然是对标当时俄军的新编制,以恢复应对大规模战争的能力。

在这一轮的调整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原先集团军和战区的支援火力下放到师,将师属火力旅改为炮群指挥部,将师属野战炮兵营下方到旅级;裁撤陆军1/4的旅级战斗队的编制,将节省出来的兵力充实到剩余的部队中,将重型旅战斗队(HBCT)更名为装甲旅战斗队(ABCT Armored Brigade Combat Team),并为装甲旅战斗队(ABCT)和步兵旅战斗队(IBCT)增加一个机动营;将师属战斗航空旅中的部分侦察直升机替换为无人机。

美军2013年旅战斗队编制调整很快就迎来了实战检验。当2014年乌克兰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旋即派遣了军事顾问团,按照美军编制体制对乌政府军进行整训。然而,在2015年围绕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城市群,爆发的一系列高烈度战斗中,由美军教官手把手调教出来的乌军“精锐”,面对俄军“小绿人”时被打得希拉里哗啦。甚至不止一次出现,乌军一整个装甲旅被俄军一个营战术群爆锤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