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逆向思维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能实现碳中和吗?

现有柔性电池方案均存在致命缺陷。图片来源:观学院

目前来看,尽管我们在逐步引导各个车企尽量少开发内燃机车,但从消费者买单角度来说,内燃机毕竟是一个已经研究了百年多的课题,而我们的电动车才十年不到。所以我认为在能源结构转型的问题上急不得,千万不能说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要碳中和,都要结构转型。

我们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我们有一些高能耗企业、制造业的成本比别人低。如果说你盲目进行转型升级,为了降低能耗反而把成本大幅度提高,那么中国制造大国地位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认为能源结构调整要科学计算后,慎重调整。

另一方面,如果碳中和右端产业发展起来,当企业在特殊情况下,用不了电只能用化石能源,这时,请第三方来进行补给会是一个好的选择。这样创造了新产业、新的 GDP、新的赛道、新的就业模式,是一举数得的好机会。因此大家不要去想着每个人一定要干什么事情,而是每个人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观察者网:在储能问题上,成本是其最掣肘,虽然过去年成本已经有下降,但“三五”期间,我国储能的度电成本依然达0.4-0.6元。未来储能成本是否有可能下降?如何下降?储能安全性会如何?

陈曦:储能行业大家研究了很多,这么多年下来,应该说遇到了瓶颈。

在大规模应用方面,没有一项技术比抽水蓄能更靠谱,但抽水蓄能有极强的季节性,而容量很有限,我们就只有那么多水库。其他凡是能量密度低的安全储能技术,一进一出能量效率必然不行,比如抽水蓄能的效率就70%。

能量效率高的电化学储能,目前还没有看到比锂电池更靠谱的办法,而且锂电池本身也有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前几年一些锂电池储能站爆炸的事件,更不要说新能源车在这方面的顾虑了。

新的储能技术到底能不能出得来,我们还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