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连政 编辑/吕栋】

“智能传感器作为信息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核心和先导基础。”

12月15日下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称:深圳市工信局)在官方微信发布《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

措施指出,争取自主解决“卡脖子”问题。对相关企业或机构开展智能传感器及EDA设计仿真工具、核心材料、先进工艺、关键设备等技术研发和产品攻关,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核心技术空白,能够解决智能传感器产业“卡脖子”问题,且未获得国家资金的重点项目,根据企业自筹资金投入情况,可分阶段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的资助,资助总额最高1亿元。

当前,上至卫星雷达、航空航天,下到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医疗器械、汽车、手机甚至智能儿童玩具,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制造正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环节。美国公布的影响国家长期安全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的22项技术中,有6项与传感器技术直接相关。

然而,我国本土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令人担忧。头豹研究院今年6月的研报指出,从全球智能传感器的产量结构来看,中国产出占比仅10%,其余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全球复合增长率也高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智能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发技术有待提高,中高端智能传感器90%以上依赖于进口。

图源:头豹研究院

2020年9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赖红波撰文指出,国内传感器市场需求量上千万亿,每年进口额都不低于1700亿人民币,这么大的市场体量却绝大部分被欧美零部件巨头占据,包括汽车或科学仪器等传感器95%以上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成为当前制约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卡脖子”技术瓶颈之一。

根据头豹研究院报告,中国政府明确支持和规范服务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鼓励中高端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的创新与拓展,并提出到2025年,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产业形态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高端产品和服务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