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RISC-V短时间内确实不会对X86造成威胁。

一方面,X86在全球PC处理器领域仍占据接近90%的市场份额,在服务器CPU领域的市场份额也超过90%,围绕X86已经形成庞大的应用生态体系链路;另一方面,X86是一种复杂指令集(CISC),ARM和RISC-V是精简指令集(RISC),这两种指令集分别适用于对功耗比要求不同的领域,多年来已经形成泾渭分明的市场划分,比如X86集中在PC和数据中心,而ARM集中在移动和物联网领域。

但即便对标ARM,RISC-V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1年,ARM芯片出货量高达292亿颗,比RISC-V诞生以来的累计出货量还多。作为IP龙头,2019年ARM在移动处理器和物联网处理器市场就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还计划在2028年占据65%的网络设备市场、90%的车载信息娱乐和驾驶员辅助市场,以及25%的数据中心市场。

从近期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RISC-V目前可能处在2000年-2005年的ARM发展阶段。

截至2022年末,中国大约有50款不同型号的国产RISC-V芯片量产,应用场景集中在MCU、电源管理、无线连接、存储控制、物联网等中低端场景,虽然技术落地已度过初级阶段,但在国内产业化和商业化之路上,仍面临不少“拦路虎”。

中科院推出开源高性能RISC-V处理器“香山”系列

由于诞生时间较短,RISC-V在中国本土市场,相关编译器、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及其他生态要素还在建设当中。此外,RISC-V早期发展大多在国外,因此国际协作至为关键。要让RISC-V持续良性向前发展,显然还需要更多生态伙伴的参与和配合,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是摆在RISC-V面前的一道核心考题。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大企业做RISC-V芯片的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把RISC-V当做备选,小企业搭便车的更多,而全力押注做RISC-V的小企业又很难产生影响力,开源的结果就是过度分散,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RISC-V生态的完善,导致在软件、工具链、人才和知识产权上还与主流架构存在差距。

“RISC-V的产业化目前的难度还是在于没有找到明确的市场切入点,也就是‘杀手级’应用场景。”

在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助理院长唐丹看来,在移动端生态出现的前几十年,ARM的发展也较为缓慢。目前,RISC-V在软件生态链较短的IoT应用场景,特别是需要根据应用场景定制的市场,已经有广泛的应用,但一个生态真正成熟还是要靠高端生态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