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股市可以通过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改善民生。拥有了股市这一投资渠道后,公众的收入来源不再局限于劳动所得。事实上,通过股市带来的投资收益是发达国家民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股市在我国产生的财富效应也已初现端倪。

  从收益来看,上证综指从1991年创立以来,尽管曾经剧烈波动,但如果采用绝对可比口径计算,过去十年股指累计涨幅为28%,年均涨幅为2.5%;加上分红等因素,指数投资收益率为40%,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4%。

  第二,股市可以通过增加养老资金来改善民生。我国很多家庭未来将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家庭将选择投资来储备未来所需的部分养老费用。来自一些大型门户网站的调查表明,有能力的中国城市家庭愿意选择将年收入的20%左右投入到基金、股票、保险中,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三,股市可以通过助推消费来改善民生。很多人都感受到,在股市走强的牛市阶段,社会消费就比较旺盛,奢侈品也很畅销,反之消费就会收缩。在我国A股市场历次的潮涨潮落中,这个现象都十分明显。股市的持续繁荣发展,其增值财富和分散风险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这将有效拉动内需,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力支撑。

  第四,股市可以通过推进服务企业资本化来改善民生。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容,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民生行业的优秀企业上市后,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广范围的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的百姓。

  事实上,股份公司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股票市场,是人类在经济领域的一个重大发明,它通过凝聚社会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居功至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称“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我们不难发现,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一直是西方生产力突飞猛进的两个“风火轮”。如果没有华尔街,就没有独领风骚的美国高科技产业;如果没有风险资本和纳斯达克,也就没有美国的硅谷。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阶段,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必须有资本市场的坚强支撑。

  第五,股市可以通过创造虚拟价值来改善民生。以教育和医疗为例,如果把有限的财力集中于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把确实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服务做好;而在非义务教育和非公共卫生的医疗保健方面,则采用引入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政府应用金融保险杠杆间接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则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在教育和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会推动大量的生活要素进入市场,实现生活对象化,创造出巨大的虚拟价值,促进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发展本身又可以增加政府税收,确保公益性建设开支,从而做到兼顾公平和效率。

  总之,随着股市的健康发展,各种闲散资金将通过股市的良性运转进入经济大循环,推动国家的经济转型,确保国民的长期民生。

  中国航空报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股市的规范、稳健发展,对于民生改善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林左鸣称在发达国家,股市通过融通资金、创造信用、增值财富、分散风险等各种功能的有效发挥,成为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柱。

  其中最为直接的一点,股市是发达国家民众养老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地方政府及企业雇主发起的DB型养老基金大多投向股票资产。2009年,在州及地方政府高达2.68万亿美元的养老资产中,公司股票就占据了58.3%的比重,共同基金资产占比8.5%;联邦政府养老金计划中,股票资产占比较低,约为9.0%。

  此外,很多美国老百姓都是以自有资金购买大型公司的股票或公共基金,作为自己退休保险以外的补充保险形式。据统计,美国居民个人退休账户(IRA)中近一半的资产用来购买共同基金。2009年年底,IRA资产中的2万亿美元,占比约46%配置在共同基金产品上。在这些共同基金资产中,股票型基金占比56%,混合型基金占比16%,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分别为17%和12%。在其他资产类别中,IRA参与者通过证券经纪商持有大量的证券资产,如股票和债券等,证券类资产占比达到36%,其比例在近20年来一直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