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缓解“第三邻国”压力

一位留学蒙古国的中国学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蒙古国教授问他,中国的国旗上有五颗星星,一大四小,大的星星是不是代表中国中央政府,四个小星星是不是分别代表香港、澳门、台湾和蒙古?

这一问题有点“雷人”,令这位中国学者思绪万千:对于蒙古国最重要一个邻国的认知,大学教授尚且如此懵懂,普通百姓又会如何呢?

苏联解体后,蒙古国一直奉行“不结盟”、“等距离”、“多支点”和“全方位”的均势外交方针,一方面积极发展同中俄等邻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发展与美日等国家的关系,以平衡中俄的地区影响力。

由于地缘等原因,蒙古国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比较稳定,但与此同时,美国又被蒙古国视为最重要的“第三邻国”之一。蒙古国在获得大量美援、与美国开展各类经贸合作的同时,还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军事关系。从2003年开始,蒙美举行代号为“可汗探索”的年度例行维和演习。美国对蒙古国的军事战略正如其战略专家罗佐弗所称,“蒙古国是美国安插在中俄之间的特洛伊木马”。

近年来,日本也积极同蒙古国发展关系,以寻求后者在东北亚和国际事务中的支持,并获取蒙古国丰富的矿产资源。蒙古国也获得了日本大量的无偿经济援助。目前,日蒙双方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在美日成功“切入”蒙古国的情况下,中俄关系对中国北部的安定显得更加重要。

“中俄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大大缓解了美日进入蒙古国的压力。”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认为,两国无论从战略处境、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发展来看,都需要互相支持、互相依赖。这一对大国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根源,两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将会继续稳定发展。

周边关系将进入“构造观察期”

对于中国的周边局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蕴岭认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周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中国国力大大提高,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关系越来越强;二是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大,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开始进入了“制度化构造”阶段,即构造区域关系和区域制度的阶段。

张蕴岭也认为,虽然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在未来十年依然会增长,而中国的“制度化构造”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既来自于美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力保”,也来自于周边国家所采取的均势政策。张蕴岭认为,无论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还是周边国家所采取的均势政策,都与它们对中国高速发展的担忧有关。因此,未来十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构造观察期、调整期”。

张蕴岭认为,在这种情势下,中国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记者/周彪 焦东雨 驻乌鲁木齐记者/贺占军 实习记者/塔娜 汤辉 袁加丽 马丽萍)

【中国周边的变与不变:日本不景气 东海“降温”】军事评论,周边,朝鲜,东海军事|最新军事|最新局势|中国军事|国际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