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歼-11,苏-27,苏-35,重型战斗机

 

  F-15C已经换装相控阵雷达

  侧卫凌风——从苏-35S上反衬出的我国航空工业若干问题

  作为“超侧卫”的苏-35S,配备有世界上单机功率第二大雷达——“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虽然俄国的宣传资料宣称的探测距离达到400公里是明显的虚假数据,但是作为一款功率大于AN/APG-63V3的相控阵雷达,其依然应该拥有超过美国外贸版F-16E/F上AN/APG-80的探测性能。依据《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某文给出的数据,AN/APG-80对于RCS=1平方米的目标,具有112公里的发现距离。而早期现代化批次F-15C的AN/APG-63 V2对于同样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44公里,后期的V3探测距离还会提升。依据公开资料,J-10A的雷达对3平方米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20公里,依照四次方率折合成1平方米目标,仅有90公里左右。歼-11B即使配备有孔径功率更大的型号,也无法以机械扫描的平板雷达达到美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而和使用同级别雷达的苏-35S比起来,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显然,其在探测能力方面是无疑高于使用大号平板雷达的歼-11B的。我国目前大批量装备部队的战术飞机无一配备相控阵雷达。

  苏-35S配备的117S发动更是很好的弥补了苏-27系列在滚转能力和推重比上的不足。强化后的机体结构使苏-35S的挂载能力甚至强于“粗壮”的苏-30系列,机动性更是凌驾于任何苏-27之上。在珠海航展和巴黎航展上,苏-35S都以超强的亚音速机动性震惊四方。从珠海航展的视频来看,在使用矢量喷口差动辅助控制滚转的情况下,苏-35S的滚转率比苏-27S提升了将近一倍。而在2013年,军报还在为国产歼-11B能在自由空战中进行8G过载的机动喝彩。而且,在第一批自己原样生产的歼-11A交付部队之后,也有部队飞行员反映飞行性能不如原装苏-27S。根据公开资料,歼-10的初期生产批次,在持续大过载机动的时间上也无法达到美国80年代F-16C的水平,这个问题是直到歼-10A后期量产型出现才得到解决。可见我国在机体结构的设计和制造上,即使是相比在经济困窘和政治动荡中挣扎了将近30年的俄罗斯航空工业,仍然具有相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