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意识形态至上的外交

中捷蜜月期随着“天鹅绒革命”而终结了。

对华战略:愚蠢的捷克与聪明的斯洛伐克

天鹅绒革命时期的布拉格街头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 Havel)在1990年1月1日的电视讲话中宣布要重塑国内民主局面,而且在演讲中,他提到未来捷克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将基于道德价值观。不过总体而言,此事当时并未引发中国国内研究国际关系问题专家的广泛关注。

尽管如此,布拉格邀请一些中国“异议人士”访问,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1990年,哈维尔是全球各国第一个邀请达赖喇嘛访问的国家元首。

但1990年代初的“道德外交”并不完全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流政策。同时,中国也在努力与布拉格保持政治和贸易关系的连续性。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副总理瓦茨拉夫·瓦雷斯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捷经济、科学和文化关系研讨会,并会见了李鹏总理。 1991年,双方外交活动继续有条不紊,外交部副部长马丁·帕卢斯和钱其琛副总理在三个月内分别在布拉格和北京会面。

随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代表团确认外交部长玛丽安·卡尔法(Marian Calfa)会在短期内访华,而且会议还达成了中捷持续双边贸易合作意向。可以说,1990-1991年间这些忙碌的外交活动,虽然也伴随着两国关系偶尔动荡,但并没有因为一些杂音影响捷克斯洛伐克与中国关系的大局。北京方面的外交底线只受到了布拉格当局的零星挑战。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北京迅速承认了这一局面,并承认了之前由原捷克斯洛伐克对华缔结的双边条约,不过中国官方没有明确表态如何看待捷克斯洛伐克的分裂。

对华战略:愚蠢的捷克与聪明的斯洛伐克

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与斯洛伐克两个国家

1997年,捷克议会(众议院)提交了中国的人权问题议案,充分辩论后最终传达给了捷克参议院(上议院),按照捷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的权力较小,话语权不如下议院。尽管中国方面对此强烈抗议,并拒绝对参议院的某些外交官发放签证,但中国的人权议案还是于1998年3月通过了,当时该决议的主要支持者不仅有哈维尔总统,而且还包括一些捷克参议员,如扬·鲁姆(Jan Ruml),迈克尔·赞托夫斯基(Michael Zantovsky)和曾接见过达赖的彼得·皮萨特(Petr Pithart)。

2008年,有348个捷克城市参与过所谓的“西藏人权运动”。捷克绿党议员马丁·伯斯克(MartinBursık)当选为副总理和环境保护部长,成为内阁第一位公开支持藏独的捷克部长。2009年9月,捷克议会议员代表团进入捷克议会,大闹了会场,中断了原本定下的中捷双方大使的合作项目。在政府层面之外,尽管双方有民间外交关系网络,但中国政府没有对捷克政党(例如以经济为导向的游说团体)发挥足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