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斯洛伐克成为了中国人投资的理想地点,因为斯洛伐克不仅是欧盟成员国,有着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而且税率低,劳动生产率高。

欧盟的加入也增强了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的投资吸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第一笔对捷克投资——长虹欧洲电力公司(Chonghong Europe Electric)与捷克PPF集团于2006年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即捷克加入欧盟两年后)。2006年,联想和华为作为全球最大一批IT服务供应商,在布拉迪斯拉发开设了办事处。

不过总体而言,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两国的外交政策目标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但两国的具体做法仍存在分歧。

自2006年托波拉内克(Mirek Topolanek)右翼内阁上台后,捷克共和国便在外交事务中奉行跨大西洋外交政策取向。当届政府批准在捷克建立美国雷达基地,以作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补充部分(还包括波兰的反导基地),这立刻引起了俄罗斯的不满。

捷克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批评中国的西藏政策,托波拉内克还扬言呼吁捷克代表团退出北京奥运会。

捷克外交部长卡雷尔·施瓦岑贝格(Karel Schwarzenberg)于2008年4月对法访问期间大放厥词,认为奥运会不应该在非民主国家召开。

在捷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虽然克劳斯总统(他是最亲中国的捷克政客之一)一直要求保持对华友好关系,但捷中关系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与捷克的做法相反,在此期间,斯洛伐克的外交政策继续采取低调务实的态度,避免可能在敏感问题上触怒中国。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Robert Fico)公开批评美国的导弹防御项目;与捷克总统不同,斯洛伐克总统加斯帕罗维奇(Gasparovic)出席了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

对华战略:愚蠢的捷克与聪明的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前总统加斯帕罗维奇和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合影(@SME)

结论

我们不得不说,中国人对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两国的看法依然比较独特,主要考虑到这两国是前苏联的卫星国。尽管如此,加入欧盟之后,两国地位还是在中国眼中提升了存在感,至少达到了值得中国人领导人访问的水平。

查阅中国外交部的官方网页,两国均被标以“欧洲地区”;而在此之前,它们被视为“欧洲和中亚地区”,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归为一类。

1990年代,两国都曾努力提升与中国的商贸关系,即使他们都成为欧洲两大领先汽车品牌的设厂地,但在获得其产品在华的进口许可证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最近几年的政治经济形势一再表明,整个欧盟更加依赖共同且稳固的欧中政策。但是,捷克和斯洛伐克是否会联手,为欧盟对华共同政策做出实质性贡献,目前看来前景并不明确。

不管如何,两国都希望在“巨大的中国市场”面前分一杯羹,但经济合作受到政坛换届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的一系列影响,两国都梦想得到中国的“独宠”,但显然斯洛伐克领先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