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海军部长助理谢尔曼·鲍德温曾在其自传中讲述了他的一位朋友的经历。他的这位朋友在初级、中级和高级教练机上都取得了最高的飞行成绩,并且顺利成为一名F-14“雄猫”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结果,在他上舰服役后,由于一直存在对夜间着舰的巨大恐惧,最后不得不提前退役。由此可见,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之不易,淘汰率也很高。

相比美国海军,俄罗斯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显得更为直截了当,被称为“改装模式”,国内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割韭菜”。也就是说,俄罗斯海军从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的优秀陆基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人才,培养成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由于这些高级飞行员都有数百甚至上千小时的飞行时间,可以直接跳过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体系的前半部分,直接进入到舰载机起降训练阶段。一般来说,俄罗斯海军飞行员经过第一阶段的“尼特卡”陆基模拟起降训练和第二阶段的“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上舰资格训练后,达到飞行大纲的要求,即可成为一名合格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所以,俄罗斯海军的这一做法耗时更短,可以更快地组建起一支相对规模有限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队伍,同时也更容易形成作战能力。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苏-25UTG舰载教练机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的苏-25UTG舰载教练机

从应急过渡改装到全新系统培训

我国海军最初几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采用的是类似于俄罗斯海军的“改装模式”。因为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改装工程、歼-15舰载战斗机研发和试飞,以及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这几项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所以,我国海军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采用耗时长、阶段多的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训的“生长模式”,俄罗斯海军的“改装模式”是明智的选择。

事实上,从此前的央视新闻报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我国海军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现为海军某舰载机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戴明盟最初就是海军航空兵“海空雄鹰团”的一名大队长,驾驶的是俄制苏-30MK2多用途战斗机。而第一位成功实现夜间着舰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徐英,则是从空军航空兵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部队调到海军航空兵的。

可以说,2013年5月正式组建的我国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部队集中了空军以及海军的尖子飞行员,是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这些特级和一级飞行员不仅肩负着完成歼-15舰载战斗机设计、生产定型试飞的重要使命,还要成为我国航空母舰上最为锋利的“尖刀利刃”、最具战斗力的重拳。同时,他们也是我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种子”,其中的很多人要作为飞行教官,培养未来一代又一代的新舰载机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