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珍珠港》场面宏大,但跳过了最重要的历史事实:早在美国提出答复前,日本海军已经向珍珠港出击
冷战的爆发使得美国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经济政策。美国第一次提供了大量的多边和双边外国援助;停止援助是施加经济压力的一个简单方法。美国在这一时期最成功的经济制裁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危机期间。华盛顿对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的入侵感到愤怒,阻止英国提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来保护英镑。随后,英镑受到挤兑迫使伦敦撤军。
然而,大多数时候,美国的制裁都失败了。在冷战初期,美国对苏联的盟友实施禁运,不让他们获得重要的资源和技术。这种禁运作为一种遏制行为取得了成功,但这些制裁措施迫使苏联盟友改变政治立场的目的,却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因为苏联介入,向被美国制裁的对象提供了经济支持。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初,当美国收紧对古巴的出口禁运时,苏联通过向哈瓦那提供大量援助,为卡斯特罗政府在经济上提供了空间。
在冷战后期,美国利用经济制裁向盟国和对手施压,以改善这些国家的人权状况。除了制裁亲密盟友的罕见成功之外,经济压力只有在来自广泛的多边联盟时才起作用,比如联合国对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的制裁。
冷战的结束给制裁带来了最初的希望。随着苏联较少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多边贸易制裁似乎有可能取代战争,就像威尔逊所梦想的那样。现实很快证明并非如此。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安理会对伊拉克实施了全面的贸易禁运。这些严厉的制裁使伊拉克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一半。然而,它们无法迫使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出;海湾战争才完成了这一任务。
战后,对伊拉克的制裁仍在继续,但从人道主义的视角来看,代价是惊人的:人们普遍认为婴儿死亡率急剧上升,人均收入在15年内一直停滞不前。伊拉克操纵数字,夸大了制裁的人道主义代价,但这种欺骗行为是有效的。决策者们开始相信,贸易制裁是一种钝器,它伤害的是普通平民,而不是他们想要改变的精英们的行为。因此,他们寻找更聪明的制裁手段,以打击一个政权的执政集团。
美元的中心地位似乎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并在9·11事件后加速发展的是,美国使任何金融机构更难与被制裁的政府、公司或个人进行美元交易。美国和外国银行需要获得美元才能运作;即使是被拒绝获得美元的隐性威胁,也使世界上大多数银行不愿意与受制裁的实体合作,这就有效地将被制裁的国家驱逐出了全球金融体系。事实证明,这种制裁更有效。对贸易的限制刺激了私营部门的行为者投入黑市业务,而对美元交易的措施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金融机构关心自己的全球声誉,并希望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青睐,它们往往热衷于遵守制裁,甚至先发制人地抛弃被认为风险过大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