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这场战争的风险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理解。例如,这场冲突可能会走向国际化。截至目前,交战双方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但一旦北约军队介入,俄罗斯诉诸核讹诈、或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系统,我们便会处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此外,这场战争已经在一系列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全球性影响,包括对全球粮食供应、国际融资和世界经济稳定的影响。

中国对欧洲立场的反对意见

中国方面强调,欧洲人并不理解中国针对美国的特定的威胁认知,以及——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种威胁认知与俄罗斯对北约扩张的安全认知有何联系。中国方面将北约在东欧的扩张与美国及其盟友最近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操纵——特别是印太战略、新兴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活动——相提并论。在这个意义上,中国认为北约的扩张是当前冲突根源中的关键因素。

其次,欧洲官员很难接受中国的立场,即中国不是“战争方”、不是冲突中的一方;并且,中国对针对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和美国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立场,并试图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不过,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也澄清,“中俄之间的合作没有禁区,但也有底线,那就是《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宗旨和原则。”

第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表明,欧洲政府和欧盟并没有独立于美国。欧洲人没有充分意识到跨大西洋集团政治的重新出现,这最终意味着欧洲在国际事务中自主权的丧失。因此,中国在面临着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的同时,眼睁睁地看到欧洲放弃了与中国发展自主关系的想法。

第四,无论目前的冲突如何发展,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包括印度、南非、土耳其、以色列或沙特阿拉伯——已经、并将继续与俄罗斯及乌克兰保持合法的经济和军事合作。

中欧关系四个可能的未来情景

上述针对乌克兰战争的怨念——我们只举了几个主要的例子——反映了双方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政治层面的摩擦,这些摩擦可能会在近期内进一步影响中欧关系。因此,近期举行的中欧峰会是多年来最重要的会议。

为了理解其潜在的影响和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轨迹,下文将阐述几种可能的情景,讨论中国-欧盟在乌克兰战争中更多和相互协调的步骤,为未来制定短期内合理的方案,以辨析其中的障碍和机遇。在这个困难的时期,这样做有助于思考如何克服冲突升级的威胁。

中欧关系的主要发展轨迹可以从两个维度来阐述:一方面是政治系统的可持续性(“韧劲”与“脆弱”的对立),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和技术系统之间互相连接的操作性(“整合/连接”与“碎片化”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