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延布炼油厂的天然气设施。资料图

截至2021年底,延布炼厂已累计加工原油1.34亿吨,生产汽油2,952万吨、柴油7,995万吨;装置开工率、操作完好率等指标在所罗门绩效评价中,位处中东、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第一群组。

此外2019年沙国王储穆罕默德访问北京期间,中沙两国签署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东北炼化合作项目,由沙特阿美(35%)、辽宁盘锦鑫诚集团(29%)、中国兵器集团(36%)合资成立华锦阿美公司,在辽宁展开作业,预计在2024年投产,可每日炼化30万桶原油(沙特阿美供应所需70%的原油),附带每年生产150万吨的乙烯和130万吨的对二甲苯。

然而2020年疫情爆发冲击全球油价与经济,沙特阿美宣布调整战略,此项目只能无限期搁置;2022年3月10日沙特阿美再次宣布,将在中国东北开发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为这一项目的重启带来曙光。

而不论是延布炼厂、辽宁炼化项目,或是习近平此次会上提及的福建古雷乙烯项目,皆反映了中沙能源合作的新战略趋势:除了项目收益外,中国要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沙特则想绑定产业链下游和争夺中国市场。在长远未来内,能源贸易与混合项目合作,都会是中沙互动的重要轴心。

而在非能源合作场域,中沙近年也尝试拓展基础设施、通信、高科技、工业、金融、交通、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例如,2016年签约的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已陆续吸引各式中企进驻,布局战略投资;2017年中沙签署的《铀钍资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则象征双方迈出核能全产业链合作的第一步,中国核工集团将对沙特9片潜力地区开展放射性资源勘查工作,并对沙特推销第四代核电;2017中沙签署的21项合作备忘录中,更有太阳能、风能的基础建设,以及沙特“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

对中国来说,沙特位处欧亚非三洲枢纽的战略位置,又有庞大能源收入可调度,其政治精英也正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计划,所需要的新能源技术、工业城规划、智能城市建设项目等,皆是中方强项,对落实“一带一路”在阿拉伯、乃至中东地区的进展极有帮助;对沙特来说,为加快国家经济多元发展,其也欢迎中国前来投资基础建设、制造业、旅游业等非石化产业,协助推动国家转型,布局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软着陆,实现国家“再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