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范中国、去风险,冯德莱恩抛砖引玉,在讲话中提出了欧盟要在“四个关键领域”努力改进,以便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展开与中国的竞争。

在“四个关键领域”中,冯德莱恩把“批判性地审视我们自己的韧性和依赖性,使我们自己的经济和行业更具竞争力和韧性”列为第一个。她提到了近年欧盟通过的四个保护性法案,即《芯片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及《净零工业法案》。尽管在讲话中没直接说这些法律是针对中国的,但是,这些具有明显单边保护主义、排他性歧视性的法律,几乎全部都是应对中国而拟定的,目的就是不让欧洲已掌握的先进技术、拥有的可用于高尖端技术生产及商品的原材料流向中国,而是“留在欧洲”,以便提升和强化自己的竞争“能力与韧性”。

显然,光有提升竞争力的法律还不够,还必须拥有抵御竞争者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要积极搭建关税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的“小院高墙”。对此,冯德莱恩提到的第二个“关键领域”,就是“在使用我们现有的贸易防御工具方面,应变得更加大胆和更好。我们为自己提供了正确的工具来处理安全关切和经济扭曲问题。因此,当我们需要它们时,我们必须更加自信地使用它们。我想借此机会,感谢议会在几周前就新的《反胁迫提案》所达成一致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

照她的意思,基本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欧洲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更猖獗,更多欧盟国家更大胆、更频繁地利用防御工具,那么,中国与欧盟在经贸领域的摩擦、冲突,大概率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冯德莱恩提出的第三个“关键领域”,是所谓“需要考虑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为一些关键部门开发新的(政策)工具。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公司的资本、公司的专业和知识,不会被用来增强那些也是我们系统性竞争对手的军事和情报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审视我们的工具箱中存在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得以让新兴和敏感技术通过在其他国家的投资遭泄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目前正在思考,欧洲是否以及如何为数量非常少但非常敏感的技术开发,制定对外投资工具。这会成为未来几个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新的经济安全战略的一部分”。这里,她强调的是“哪些部门落实制定抵御工具”以及“要弥补并堵住政策工具的不足和漏洞”。

最后一个“关键领域”,是关于扩大对华遏制阵线、准备跟中国“打群架”的。冯德莱恩明确表示,“原则是,与合作伙伴合作,无论是在经济安全还是贸易方面,无论是与我们在七国集团中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还是与那些我们关系较松散但有一些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这应是多样化和加强供应链弹性的核心部分,以减少我们自身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