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0-80年代的轰-6轰炸机

中国轰-6轰炸机进化史,从毫无用处到威慑列国的三个时期

图-16是苏联的中型战略喷气轰炸机,于1950年开始设计时其代号为「88号第2种J,战略构想是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目标进行打击,1955年定型后进入批量生产,中国得知其量产后,便从1955年起先后多次派出代表团去苏联希望仿制该机,苏联基本上同意援助中国建设中型轰炸机制造厂,1957年9月,航空工业局将该型机的生产业务分配给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执行,该厂于1958年进行大规模的整建后,图一16的制造权、全部技术图纸和资料1959年2月全部交付,根据双方的协议,第一阶段先提供2架样机方便中国对图一16中程轰炸机了解和认识,以便为制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提供整机部件由中国进行组,以熟悉生产过程和工艺标准,第三阶段提供散装部件由中国进行装配,第四阶段提供毛坯和原材料由中国加工,最后实现各种原材料的国产化,1959年4月又签署补充协议提供20架整机部件和40台发动机以保证年产20架的产能。

中国轰-6轰炸机进化史,从毫无用处到威慑列国的三个时期

1959年5月,两架作为样本的Tu-16以及喀山22号工厂一架份的散装套件,被定名为飞龙-201号,由技术人员实际练习组装,仅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完工,于9月27日试飞成功,由于第二年苏联就撒走了所有专家,使该型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被迫停顿,直至1964年3月,图-16的仿造任务全部转给西安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随即改为轰-6,全部自制的轰-6甲于1966年10月顺利通过静力试验,第二架原型机延期到1968年12月24日才出厂试飞,轰-6曾出现两种序列号,大汤山中国空军博物馆陈列的轰-6是唯一架九位数编号的轰-6(22000159),其他轰-6的序列号都是六位数字,大汤山中国空军博物馆陈列的另一架轰-6轰-6甲,生产序号是052408,其中24是产品编号(代表轰-6),0508代表第5批次的第8架飞机,

中国轰-6轰炸机进化史,从毫无用处到威慑列国的三个时期

轰-6轰炸机除了基本型外,还衍生出大量型号,分别作为侦察、加油、携带空对地/空对海导弹等多种用途,轰-6甲轰炸机早在基本型轰-6开始全面量产之前,西安飞机厂也进行代号「21-511任务」的改装工作,将哈尔滨飞机厂利用苏联原厂零件组装而成的图-16改装成核轰炸机,称之为「轰-6甲」。它与一般轰炸型不同之处,乃在于其炸弹舱具有隔热和空调功能,为所挂带的核武器提供稳定的密闭环境直到投放之前;另外基于原型测试机的需求,该型机还安装了必要的核试验监测和记录设备,后来量产的轰炸机都称为轰-6甲,而且两者都具有核投射能力,但前者是用苏联零配件粗装,后者则是自行生产,轰-6甲与基本型轰-6基本型最显著的不同就是部分机身白色涂装,以反射核弹爆炸时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