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随其后的是第四代中推,黄维娜总师提到的型号都是比较经典的:比如通用电气的F414发动机(配装F/A-18E/F)、英国罗罗的EJ-200发动机(配装EF-2000)、法国赛峰的M88-3发动机,我们的WSX9型发动机也落在这一型别上,且推力和F414和EJ-200比较类似,都是10吨级。这个推力加上10一级的推重比,基本上达到了第四代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水平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自主研发的WSX1型中等推力航发,看推力基本落在9吨这个级别上。这个型号应该就是传言许久的、基于WSX3型航发实施的深度技术改进型号了。

涡扇-9仿制于英国的斯贝MK202发动机

最后,黄维娜总师还提到了三个其它型号:一是英国罗罗的SPEY MK202,二是法国斯奈克玛的M53,三是我们自己的FWS-9型发动机。这三款发动机虽然在全加力推力上都在8000千克级,理论上属于中推发动机范畴,但是由于研制时间较早(FWS-9是仿制的SPEY MK202),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原始设计。因此推重比性能不出色,推重比普遍在5.5到6.5一级,相比第三代中推航发差别太大,不具备技术讨论的意义。

中推发动机发展现状

当然了,既然黄维娜总师明确了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中推航空发动机的型号,那我们的两代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路径、装机对象,结合之前有官宣的情况基本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中国的中等推力航空发动机,其实可以算作是两条腿走路走出了两个技术路线的结果:

米格-29搭载的RD-33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