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苏俄没有军队,所以不可能进行革命战争,而德国提出的合约是屈辱的,也不能签订,所以只能停止战争,复原军队,建设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三派意见各执一词,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激烈地争论。

列宁的主张只有少部分人支持,所以他又提出了竭力拖延签订合约的议案,这个议案比较容易为大多数人接受,所以最后通过了。

同时,托洛茨基的议案也通过了,会议决定先采用列宁提出的拖延办法,到了无法再拖延的时候,就采取托洛茨基提出的不战不和的策略。

1918年1月30日,和谈会议再次开始。

德国提出俄国必须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虽然态度强硬,但并没有给出回复的时间限制,所以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最后通牒。

按照苏俄党中央之前的决议,托洛茨基应该要想办法去拖延时间,但他不愿意再等下去,他违背了党中央的决策和列宁的指示,于2月10日发表了他的不战不和的声明,并且在当晚就带着代表团离开了布列斯特。

德奥方面以托洛茨基的这个声明为借口,开始中断和谈,发动军事进攻。

2月16日,德国宣布德国与苏俄将于18日12时起恢复战争状态。

2月18日下午,德国派出大量兵力对苏俄全线发起了进攻,并取得了胜利。

在这种经济情况下,列宁再一次提出立即签订合约,得到了一半以上的赞成票。

第二天,苏俄致电德国,表示愿意签订合约,但没有得到德方的回应,德军继续进攻,很快便占据了苏俄的大片土地,首都彼得格勒的安全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

之后,在苏俄的顽强抵抗下,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是整体形势依旧十分严峻。23日,德国向苏俄发出最后的通牒,提出了比之前更为严苛的条件,割地更多,赔款的数额也增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