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日前召开的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光普博士表示,当前需求端的恢复慢于供给端。若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企业库存增加、产能利用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前期恢复较快的供给端可能会受到拖累,甚至会导致未来经济陷入供给需求“双低”的处境。

【文/观察者网 周毅 编辑 张广凯】

开年以来,消费复苏、经济回暖,但需求恢复的压力依然存在。

今年五一,全国国内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和100.66%。但人均消费是下降的:今年五一人均每次旅游消费约540元,2019年同期约为645元。

另一组数据反映了类似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3.8%,低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的4.5%。相比经济大盘,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较慢,这可能会拖累消费复苏,进而影响后续经济增长。

居民收入增速(红线)和GDP增速走势(蓝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但会议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会议指出,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

在日前召开的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杨光普博士表示,当前需求端的恢复慢于供给端。若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企业库存增加、产能利用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前期恢复较快的供给端可能会受到拖累,甚至会导致未来经济陷入供给需求“双低”的处境。

要遏制这种恶性循坏,就得尽快把需求提上来。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扩大需求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服务业的准入门槛,既能增加有效供给,也能通过恢复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加居民收入。同时,还要加快消除一些领域不合理的限制性因素,推动需求潜力的释放。

2023数字经济(东湖)论坛现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