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已经进入了高速生产阶段,现在回过头去改造前面生产的F-35到Block 3F,恐怕不现实

  现在3F完成在即,定型问题马上就要过去了。JPO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转入大批生产,迅速降低单价,把整个计划拉回正轨。再错过这个关口,要翻身就难了。现有F-35的返工、升级成为非常不方便的现实,这正是JPO建议的道理所在。国会是不是买帐,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参议院批准了特朗普的国防预算,还增加了拨款,总额达到7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增加F-35采购的条文。但这实际上不是批准预算,而是“可以考虑”。最后的国防预算是与整个政府预算一起批准的。由于连年预算失控,白宫与国会顶牛,预算屡屡不能如期批准,造成政府停摆,政府(包括军方)好几年需要过渡性拨款维持运作。过渡性拨款只能用于日常和必须的运作,包括已有合同的继续执行,但新的长期项目则陷于停摆。

  2011年,奥巴马与国会达成《预算控制法案》(简称BCA),规定今后若干年的预算上限,各部门预算加起来超过上限的话,除非国会特别批准,只有一刀切,平均削减,俗称“剃头”。剃头的结果使得所有部门都处于贫血状态,但谁也没有满血复活而不导致预算再度失控的办法。国会、白宫都有废除BCA的想法,但简单废除BCA只能导致预算极度失控,这是政治自杀。选择性增加和削减拨款又因为两党政治底线而无法达成妥协,所以弄到最后,还是回到一刀切的BCA。特朗普号称要废除BCA,但他连医保改革都推不动,BCA这样动所有人奶酪的事情很难看好。在这种情况下,JPO为了在军种政治里生存,没有选择,只有加速投产,造成既成事实,保住自己的蛋糕不被别人切走。

  F-35的问题大多来自边设计、边生产、边测试、边修改的“平行进程”。冷战结束后,美国力图控制军备研发超时超支的常态,特别强调采用成熟技术和缩短研发时间。F-35在正式研发前,洛克希德X-35和波音X-32的对比试飞已经解决了主要技术问题,被认为不存在重大技术风险了。因此,测试主要是验证设计计算,修改只是局部的和细节的。历史经验表明,研发到投产拖的时间越长,改主意的情况越多,随之而来的成本攀升越严重。所以只要可能,越早冻结越好,越早投产越好。在这样的情况下,生产准备及早开始,而不是等所有测试和修改都完成,可以大大节约时间,最终降低成本。这就是“平行进程”。

  但后来的历史证明,美国军方和洛克希德都对美国航空科技过于自信了。F-35的测试不断发现问题,有的还很严重,迫使已经在生产线上的飞机不断修改,已经交付的飞机要返工修改,甚至反复返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