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海洋局专家解读:中国东海部分海域划界详细根据(3)

中国海洋报 2012-12-20 10:19:49

(二)确定东海外大陆架外部界线方法

《公约》第76条为确定大陆架外部界限规定了复杂的规则,可归纳为两条公式线、两条限制线。两条公式线分别指沉积岩厚度为从该点至大陆坡脚最短距离的1%的定点的连线、在大陆坡脚各点连线之外的60海里各点的连线。两条限制线分别指领海基线之外的350海里线、2500米等深线之外的100海里线。

公式线和限制线只限定了沿海国有权扩展的大陆架的最大范围,并未限定沿海国在该最大范围内如何选定大陆架外部界限。沿海国可在上述各线之内或线上,选择任意相互之间相距不超过60海里的定点,并将其连接作为大陆架外部界限。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沿海国都依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位于公式线或限制线上的各定点,连接成其大陆架的外部界限。

我国将东海大陆架外部界限确定为冲绳海槽内一系列最大水深点的连线。这些定点既没有超过限制线,也没有超过公式线,完全符合《公约》第76条的规定。同时,《东海部分划界案》选择的10个定点全部位于冲绳海槽内,符合中国关于东海大陆架向东延伸到冲绳海槽的一贯主张。

(三)《东海部分划界案》采取标识外大陆架最外部界限位置的方式

《公约》规定,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是指符合其规定的各定点之间的直线连线,表现为具体的经纬度坐标点。沿海国在划界案中只需标明这些定点的经纬度坐标点及其连线。在委员会收到的划界案中,表示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圈闭区块的方式——为了直观地展示外大陆架范围,很多国家将其大陆架外部界限与该国的200海里线或者其他海上边界线连接起来,构成圈闭的区块,在图上以区块的形式标识其外大陆架范围;二是最外部各定点之间连线的方式——仅用定点和定点间的连线标识其外大陆架的外部界限,并未形成圈闭的区块。我国东海部分划界案采用了第二种做法。

《公约》规定了外大陆架划界的法律原则,如何将其转化为具体的科学技术标准是划界实践必须解决又没有先例的创新性研究。因此,外大陆架划界必须运用现代海底勘测手段,包括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获取海底地形数据,使用多道地震系统获取沉积物厚度数据;综合利用海底地震仪、重力仪、磁力仪、热流探针、声速仪、地质取样等获取大陆边缘地质特征和地壳结构等关键划界支撑证据和参数。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陆续在东海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在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海域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尤其在近10年来的现代化海洋调查工作中,我国采用新技术和新仪器,开发了数据处理新方法,在集成和融合历史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编制了东海海域的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基础图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深入综合研究,为我国东海划界案的完成和提交准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调查表明,东海由东海陆架、东海陆坡和冲绳海槽三大地貌单元组成。从地形地貌特征看,东海陆架地形平坦,最大宽度超过500公里,是亚洲东部最宽阔的陆架之一;东海陆架向东南倾斜至陆架坡折带后水深急剧加深,形成东海陆坡;东海陆坡东侧则为长条形深洼地的冲绳海槽,冲绳海槽的最大水深超过2300米。从地质属性看,东海陆架与中国东部大陆同属于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古老陆核,为稳定的大陆地壳。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开始了东海陆缘的强烈张裂,冲绳海槽逐步形成。冲绳海槽由于上地幔的抬升和地壳的拉张,具有与东海陆架显著不同的地质特征,其地壳性质已由减薄陆壳向过渡性地壳转变,在海槽南段轴部的中央裂谷带形成了新生洋壳。因此,东海大陆架在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和地质构造上都与我国大陆有着天然连续性,是我国大陆在海底的自然延伸,而冲绳海槽与东海陆架地质特征显著不同,是具有显著隔断特点的重要地理单元,是中国东海大陆架延伸的终止。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