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专家称特朗普是短期直觉思考 尚无统一长期战略

观察者网 2018-12-28 13:54:27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但是今年以来,美国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

  澎湃新闻记者问到当前美国国内如何看待中美经贸问题?上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认为,2019年到2020年之间,中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将会出现。

  在他看来,目前美国并没有把对华实施冷战式的全面遏制作为挑起贸易争端的出发点。当然,这种声音也是有的,例如纳瓦罗就主张两国经贸脱钩。莱特西泽的诉求就比较复杂,毋庸置疑他是经济民族主义者,但与纳瓦罗相比,他并不希望中美脱钩。他希望中国能有所变化,自己能重温日本《广场协议》旧梦,与中国签下一个城下之盟。姆努钦、库德罗主要代表了工商界的声音,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让步太少。而且,姆努钦前段时间所发挥的一些稳定作用,被特朗普否决了。在整体决策中,特朗普起最关键的作用,但他主要是短期直觉型的思考,美国内部尚没有一个统一的长期战略思路。

  以下为采访全文:

  [编者按]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40年弹指一挥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跨越大洋两岸,对话40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有当年建交的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有40年风雨关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和思考者……

  1978 年,十来岁的陈东晓偷偷跑进父母工作的科研单位,观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美国大片——打着“内部资料”标签的科幻电影《未来世界》。电影中炫目的科技让年幼的他感受到了世界超级大国的发达与强盛

  部分设备无法播放视频请点击这里观看

  读书期间,美国外教讲述的中美关系史上的风风雨雨,新闻上播报的美国特使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Brent Scowcroft)访华一事,都不断激起他对美国的兴趣,他也由此走上了研究中美关系的道路。

  在与中美政要、学术大家的多年交往与不断反思中,陈东晓认识到历史不是单线条的发展,现代化不仅仅只有美国化一条道路。他认为,目前西方世界正处于后现代进程中的再平衡阶段,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世界正处于现代化的爬坡阶段,两股力量的碰撞将决定未来世界的分与合。中美之间不应陷入意识形态对抗,道路不必一致,但利益可以互融,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中美之间就能找到新的利益平衡点。

  中美友好是民心所向

  澎湃新闻:您于1993 年进入当时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从事美国研究,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大事件是否影响了您的职业选择?

  陈东晓:中美建交是中美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建交的时候我只不过十来岁,对此还没有什么感觉,更谈不上什么“自觉”的认识。但是从新闻上,隐约地感觉到,美国这个国家影响了我们的国运。

  我1990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恰好赶上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对华制裁,当时中美各方面交流都断掉了,因此我记忆深刻。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同时在国政系做外事秘书,记得整整一年学校都没有与美方的交流活动。而我1986年刚开始读本科的时候,美国外教还是比较多的,我还选过一些美国外教开设的美国外交史课程。

  直到1991年,我才接待了1989年之后的第一个美国访问团——华盛顿与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国政系的系主任和他的妻子。我陪了他们夫妇整整一周,走访了上海周边不少地方。他们这些教授对中国其实怀有一种很特殊的情感。当然人和人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当时他们真诚地希望结束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希望美国能够结束对中国的制裁。

狂踩
(1)
50%
点赞
(1)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