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中国专家称特朗普是短期直觉思考 尚无统一长期战略(2)

观察者网 2018-12-28 13:54:27

  中美之间实际上有着良好的民间基础,中国民众对美国社会和人民抱有好感,二战时期两国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再加上开放以后,我们的主要参考对象就是美国,大家都想去看看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对美国产生了兴趣。

  澎湃新闻:四十年来中美关系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智慧十分重要。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参与过的有关美国研究的国家重大课题?

  陈东晓: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个是刚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工作时参与的有关台湾问题的调研。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台湾民进党的陈水扁执政,“台独”势力声势比较大,当时两岸关系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我参与了国台办、外交部的一些综合性的调研,给国家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第二个,就是2008年研判美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是否衰落了,美国国内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变化对中美关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时中央尤其是外交部非常关心的课题。我主持了这方面的研究,当时我们总体判断是: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核心,在冷战结束以后,通过在全世界尤其是非西方世界,包括在东亚地区的市场扩张,逐步缓解了实际上在冷战初期已经出现的经济过剩现象,美国所推动的战后全球化带动了美国新一轮的发展。当然,中国是参与到这一轮全球产业和价值链分工的受益者。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治理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此前,从冷战到2008年之前资本扩张的虚假繁荣遮蔽了这些问题。美国国内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均,政治认同发生巨大变化,极化现象突出,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自身体制遇到了大麻烦。我们当时所作的判断是,美国国内的纠错机制还在,美国能够度过这一轮危机。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可能我们当时对于美国国内的分裂问题认识不足,对美国的全球主义者、民主党政府所代表的东西两岸大城市、华尔街、大公司、大企业,在推动全球化过程中导致中西部的衰败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没能准确预判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

  经贸关系短期遇冷,长期仍有合作潜力

  澎湃新闻:今年8 月份您率团出访美国,拜访多位美国政要和专家,例如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等人。当前美国国内如何看待中美经贸问题?

  陈东晓:第一,从短期来看,尤其在中期选举之前,特朗普本人停息中美贸易争端的可能性基本没有。有几个原因,第一,美国决策层总体上主张“以压促变”,甚至认为在某些地方应该“脱钩”。第二,从特朗普的政治议程和个人利益来出发,维持“战斗者”的形象对他有利,能夯实铁粉。他通过强硬手段,在对墨西哥、加拿大和欧盟的谈判中,都取得了一些有利的进展。中国目前是经贸问题上美国主要的对手和靶子,所以他要遏制。第三,美国现在经济指标很好,信心爆棚。第四,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加征关税对美国的负面效应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第五,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此前为中美关系起稳定作用的工商界人士,这次不愿出来发声。

  但我认为2019年到2020年之间,中美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将会出现。理由如下:第一,目前美国并没有把对华实施冷战式的全面遏制作为挑起贸易争端的出发点。当然,这种声音也是有的,例如纳瓦罗就主张两国经贸脱钩。莱特西泽的诉求就比较复杂,毋庸置疑他是经济民族主义者,但与纳瓦罗相比,他并不希望中美脱钩。他希望中国能有所变化,自己能重温日本《广场协议》旧梦,与中国签下一个城下之盟。姆努钦、库德罗主要代表了工商界的声音,但是他们认为中国的让步太少。而且,姆努钦前段时间所发挥的一些稳定作用,被特朗普否决了。在整体决策中,特朗普起最关键的作用,但他主要是短期直觉型的思考,美国内部尚没有一个统一的长期战略思路。

狂踩
(1)
50%
点赞
(1)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