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回望052驱逐舰研制艰辛历程称手绘图纸5年总重超1吨

新浪军事 2019-01-05 10:05:02

来源:中国船舶报

  郑州舰

  2013年12月26日,导弹驱逐舰郑州舰入列命名。郑州舰是当时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具有较强的远程警戒探测和区域防空作战能力,被誉为“中华神盾”。而在三十多年前,这样的导弹驱逐舰还是中国海军梦寐以求的舰种,更是从事舰船业的军工造船人心中的一个梦想。

  10年造舰的“军令”

  作为我国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在我国第一代、第二代驱逐舰的研制中呕心沥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潘镜芙在大学时主修电机专业,后来进入舰船行业。生于战乱年代的他,对军舰有着特殊的情感。“‘ 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我军英勇抗击,每晚我都和大人一起收听电台中报道的战况。开始时还都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可10月份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我军被迫从上海撤退。听到父辈们忧伤地谈到‘我们没有海军可以抵抗日寇’,我幼小的心灵中多么希望我国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啊。”潘镜芙回忆说,“1938年的春天,我们就撑着船到上海来了。进了黄浦江的时候,我看到的都是日本的军舰和外国的大船,我们自己的一条也没有,所以心里就感叹,怎么我们自己就没有很好的军舰呢。”

  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舰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交工,舷号105。第一代导弹驱逐舰曾是中国海军的主力舰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技战术指标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在作战能力方面来讲,它舰对舰的攻击能力是比较强的,但对空作战能力已经不行了,火炮系统不是自动化系统,没法进行拦截。”潘镜芙分析说。

  在传统海战中,舰船之间近距离的对抗十分激烈,火炮的威力决定了军舰的核心战斗力。而在今天的战争中,情形已大不相同——对海、对空导弹和反潜鱼雷被安装到驱逐舰上,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驱逐舰的战斗力得以大幅提升,逐渐成为各国海军序列中的宠儿。

  1979年,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完成可行性研究。这种型号的驱逐舰装备了先进的宙斯盾作战防御系统,拥有区域防控能力,武器装备、电子装备高度智能化,代表了当时美国海军驱逐舰的最高水平。这种驱逐舰的作战能力把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远远甩在了身后。就在同一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登上济南舰,随同航行了6个小时,在视察登州、长山水道途中写下题词——“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

  1979年8月2日,邓小平登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现代化导弹驱逐舰

  1983年,潘镜芙接到任务——中国将自主研制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由他担任总设计师。从事了几十年舰船设计任务的潘镜芙深知,这个任务并不轻松。新型导弹驱逐舰是集合了多项高精尖技术的系统工程,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研制出著名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也花了数十年时间。“它是一个很复杂、很庞大的一个系统,因为在整个舰上,有十多个分系统,有几万台设备。”时任中国船舶总公司高级工程师的周玉兰说。时任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行政总指挥的王荣生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建造这样的新型军舰涉及到国家工业的方方面面,陆地上有的东西舰上都有。”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国力较为薄弱,在新型导弹驱逐舰的诸多领域还是一片空白。对于研制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决策机构给出了“10年计划”,即1985年至1989年完成设计;1989年至1994年完成建造。10年,对于历史长河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个跨时代的工程而言,却充满挑战与艰险。

狂踩
(5)
14.7%
点赞
(29)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