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回望052驱逐舰研制艰辛历程称手绘图纸5年总重超1吨(4)

新浪军事 2019-01-05 10:05:02

  据《中国船舶报》(2002年版)报道,由于专用钢的碳当量高,焊接后淬硬倾向大,容易产生裂缝,所以必须对专用钢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进行刚性对接焊接试验。1989年盛夏,专用钢中板焊接抗裂性能试验在冷库试验室拉开了序幕。参加冷库试验的人至今都不会忘却那强烈的冷热反差作用对人体的肆虐:大热天走进零度以下的冷库里,张开的毛孔就在一瞬间收拢起来,身上即使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也难以抵挡这突如其来的寒冷;待到作完试验走出冷库,浑身的血液似释放的洪水汹涌澎湃,要过好一会儿,人才会缓过来。为了测得精确的数据,研制组的人员除了在冷库进行试验外,又从上海到洛阳,再到哈尔滨,跑了大半个中国,作了几百次实验,为造舰获取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考验并没有停止。素有“江南焊王”之称的刘维新,此前从来没有什么钢材的焊接问题能难倒他。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使用的新型钢种,在试焊时总有开裂现象,却让他十分着急。“这种新型钢材强度高,意味着钢里面加的元素越多,那它的可焊性就越差,越容易裂缝。”刘维新分析道。

  刘维新尝试了各种办法都不成功。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维新发现如果改变以往习惯的焊接方法,裂缝的问题就能有所改善。关键不在焊条、焊丝,而在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配件上。刘维新调整了衬垫的位置,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江南厂又开足了马力。

  由于军舰结构十分复杂,空间又很狭小,船体建造和设备安装是错落展开的,船体还没最后成型,就必须先安装动力设备。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采用的是先进的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这在我国是第一次应用。

  在动力设备安装中,有一项核心技术叫轴系对中,它决定了轴系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转。从齿轮箱到螺旋桨的轴系全长数十米,分成数段连接起来安装,要求每根轴轴心都落在一个光点上,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样的安装难度和精度在江南造船厂是没有的。

  “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是非常快速的,如果轴系安装得稍微不好的话,那这个轴承轴瓦就烧掉了。”张国新说。此外,该舰舰体是薄板结构,日照、建造重量、焊接和热加工都会引起船体变形,影响轴系安装精度。为了控制日照引起的船体变形,只能在半夜进行对中照光。由于轴系倾斜于舰底,在尾部照光的人必须趴在平台上,或者站在船台的滑道上。夜晚,潮水淹没了站着测绘的人的双膝,黄浦江边特大号的蚊子肆无忌惮地穿梭于测绘的人之间。有时,盛夏特有的狂风暴雨会突然毫不吝啬地给测绘的人一个透心凉……“当时我们年纪轻,连续18个晚上都四五点钟起来看数据,观察轴系的变化,每一次检查下来数据都在范围里面。”张国新回忆说。

  随着军舰的逐步成型,建造工作反而更加艰难。狭窄的舱室、品类繁多的设备和管线把操作空间挤到了最小,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焊工们像蛇一样爬进舱室,然后蹲着作业。如果在狭小的地方焊仰焊,火星就直接掉落在头上,很多江南焊工师傅们的脖子后、身上都是疤痕。“夏天的时候,我们有个电焊工在里面做半小时,他的鞋子里能够倒出水来。”张国新说。

  1991年1月~2月,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第一次海湾战争。这次局部战争让全世界看到了现代化、高科技战争的全新样式,特别是新型海军在现代化战争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也就在这一年夏天,中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首舰船台建造完成并成功下水。下水之后,该舰又进行了长达3年的试验、调试和改进,最终达到了之初设计所要求的全部技战术指标。1994年5月8日,首舰112舰正式交付,刘华清亲临现场。“刘华清这么说的,这条舰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现在取得了这样好的成果不容易,外国也很少有。”潘镜芙说。

狂踩
(5)
14.7%
点赞
(29)
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