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观察:中国在航天领域会坚持国际合作 但绝不会当冤大头

观察者网 2019-01-25 12:45:08

  [文/观察者专栏作者 空间物理学博士科普作者?李会超]

  在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开始对这一片神秘的位置世界进行科学探测的同时,中美间在航天领域的恩恩怨怨又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科学没有国界,通过国际交流产生新的科学成果,共同推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国际科学界应有的学术生态。然而,由于空间科学的特殊性,在政治和利益因素的作用下,这一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有时并没有那么顺畅。

  科学需要交流,工程需要保密

  在大众的印象中,像笔者这样多读了几年书、在研究所或大学里工作的人,就是“科技人员”了;如果某位科技人员研究的内容恰好和地球外面的事情有关,那多半能和火箭、飞船、卫星发生一些联系。但实际上,在类似于嫦娥四号这种以科学探测为目的的航天计划中,参与的科技人员大概可以按照他们从事的具体工作和所在单位的不同,划分成工程师和科学家两类。而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所负责的工作虽然紧密联系,但却是不同的。

  如果把航天探测比作出一趟远门观察风景,那么工程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并制造一辆性能足以满足旅途需求的汽车,给汽车制定合理的行驶路线,保证汽车安全平稳的行驶到目的地。如果需要用相机记录风景,工程师们还要为这趟旅行量身打造能够拍摄不同种类照片的照相机。而科学家们任务则是根据相机传回的照片,看看这片风景中是否有以前没有见过的景致,并解释他们出现的原因,从中产生新的发现。

  在科学探测航天任务中,前文所说的“车”就是火箭、探测器平台,“相机”就是进行各种科学探测的有效载荷,而航天器发射前的轨道设计和飞行过程中的测控,则发挥了计划路线和导航的作用。同时,科学探测的有效载荷能带给科学家们的,远非一张照片那么简单直观的信息,而是利用不同波段信号和不同探测手段所获取的综合信息。以嫦娥四号及月兔二号为例,它们搭载的科学载荷有地形地貌相机、射电频谱仪、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测月雷达、红外成像仪等一批科学探测载荷,既能获得关于月球的地形地貌和空间环境的探测数据,又能以月球为基地遥望更遥远太空中的天体。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通过国际合作促成新的科学发现已经是学界开展研究的惯例,科学家们既可以在如IAU、COSPAR等国际学术组织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也可以自行组织一些国际工作组共同聚焦研究一个问题。同时,探测器所获取的科学数据也一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途径自由分发,只要在发表时注明数据来源,大都可以随意使用。

狂踩
(9)
14.8%
点赞
(52)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