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向电动汽车过渡的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已经成为与美国和欧洲地缘政治紧张关系的最新来源,要避免长期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着代价高昂的追赶努力。

本月早些时候,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补贴进行了调查,称其充斥市场,从而加剧了紧张局势。此举使欧盟与美国的立场更加接近,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中国。

彭博全球经济论坛(NEF)的行业数据和估算显示,要实现自给自足,或者更现实地说,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可能会有非常困难。

这个亚洲最大的经济体牢牢控制着电池生产,使得全球汽车制造商或多或少都要依赖中国的合作伙伴。中国的电池制造商供应着全球约80%的电池,而采矿和加工链则越来越多地掌握在中国手中。

完全切断中国的供应链可行吗?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伊拉利亚-马佐科说:"目前当然不可行”。

中国在采矿业之后主导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美媒解读:中国对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掌控难以打破

图不是文章原图

挖掘原材料和制造电动汽车的环境成本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使得供应链上这一环节的审批程序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真正发挥实力的是电池组件,也就是电池工作必不可少的四个关键部件。

中国拥有全球约70%的阴极(电池中接收电子的部分)产能和80%以上的阳极(放电时释放电子的部分)产能,电解液和隔膜产量也超过了一半。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就是锂离子电池,其中四分之三以上在中国制造,主要由两家公司生产,分别是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广泛的生产基础设施,加上政府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慷慨补贴和其他支持,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在一些城市,电动汽车的销量已接近三分之一。

这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只能迎头赶上。就欧盟而言,该集团需要实现一些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同时还要驾驭由27个不同国家组成的复杂官僚网络。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说,中国充斥着电动汽车市场,因为它可以以"人为的低价"出售汽车。同样,这一切都与电池有关。其实,电池是电动汽车成本最高的部分,也是中国最能发挥其规模经济优势的地方。

根据BNEF的数据,按体积加权平均计算,中国的电池组价格为每千瓦时127美元,而北美和欧洲的价格分别高出24%和33%。

很难确定摆脱中国市场所需的确切开支,但最直接的看法是,一些成本将迅速增加。

根据英国国家环境基金(BNEF)的计算,在美国和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仅建设一家磷酸铁锂电池厂就需要约8.65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成本为6.5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建筑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BNEF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欧洲和美国将分别需要花费980亿美元和820亿美元建造从电池金属提炼到电池制造所需的设施。其中,电池和电池组占了大部分成本,而开采原材料、建造和装修电动汽车制造工厂也增加了成本。

欧盟估计,要在2030年实现自给自足,整个价值链还需要花费3820亿欧元。

自给自足的代价十分昂贵

要满足2030年的国内电池需求,欧洲和美国仅在初始生产建设上就分别需要花费980亿美元和820亿美元。

而且,还不仅仅是高昂的价格。令欧洲雪上加霜的是其对华调查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如果欧盟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人们普遍预计中国政府将采取报复性措施,从奢侈品到稀土,可能会无所不用其极。稀土是电动汽车发动机的关键元素,由17种元素组成,已成为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欧盟还有可能打击非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从中国向欧洲进口iX3的宝马汽车公司。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需缴纳10%的关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永胜说,10%左右的额外关税是可以接受的,而接近25%的数字则表明谈判破裂。

他说:"中欧关系不像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竞争性和惩罚性的。如果谈判能停留在技术和理性上,而不是政治因素上,我们可以实现10%左右的关税"。

但是,随着全球迎来一个颠覆全球贸易的保护主义新时代,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轨迹可能会比一味追求完全自给自足更加微妙。

首先,西方从中国转移的驱动力与中国自身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的努力不谋而合。

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走在技术创新的前沿,制造商已经开始推出使用钠而不是锂的新一代电池。从短期来看,经济放缓使国内电动汽车需求不稳,因此中国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中国引领全球电动汽车销售

中国正试图让消费者从慷慨的补贴中解脱出来,这种补贴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最终,欧盟的调查甚至可能会加强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从而更容易地满足采购要求或避免未来的地缘政治麻烦。中国企业加大了对韩国电池行业的投资力度,以利用韩国与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提高获得爱尔兰共和军税收减免的可能性。

AIR Capital的分析师Pierre-Olivier Essig说:"欧盟现在根本无法对进入欧洲的中国汽车制造商采取任何措施。电池供应链完全由中国人控制,想进入,只能说祝他们好运。对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任何关税都将是一件大事,顺便说一句,现在有几家中国公司也在欧洲制造商中拥有股份。"

这其中包括一些行业巨头。宁德时代正在德国的电池芯工厂加紧生产,并在匈牙利建设另一座工厂。中国的蜂巢能源科技公司将把其在欧洲的足迹扩大到多达五家工厂,并已在洽谈向该地区的汽车制造商供应电池。

据彭博情报公司称,欧盟承诺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所有新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这也增加了压力,而定于2024年中期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将使中国的电动汽车主导地位成为焦点。这意味着各国领导人需要谨慎行事,既要在政治得分上取得平衡,又要在亟需减缓气候变化的时候推进相关工作。

中国最大的电池回收商之一--创业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玉平说:"归根结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环节和不同国家的协调。"孤立或提高壁垒无济于事。如果各国能够相互协商、合作,效果会更好。

Phoebe Sedgman, Jinshan Hong and Linda Lew2023年9月27日彭博社

(有的遗憾几个图表没拿下)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