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对产能差距有清醒认知

至于生产这事吧,看着感觉没啥稀奇的样子:你飞机都设计好了,图纸也都有,照着装起来不就是了,有什么难的?殊不知对一个飞机制造商来说,生产能力是与设计能力和试飞能力并重的核心竞争力。

把飞机造出来不算什么,四十几年前都能造出运十来;但把飞机造得又快又好成本还低,那就是本事了。其中不仅涉及到各种工装和设备,还考验生产管理、生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以波音为例,在737 MAX停飞之时,生产737MAX的兰顿工厂将生产线的产能提升到每月52架的水平,生产线上犹如生产香肠一般生产波音737,场面极为震撼,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C919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AB(空客和波音)两家竞争,足够的产能是极为重要的,这关系到从下订单到交付的等候时间,也是客户下单的重要考虑因素。类比就是如果去买车,一种车是下订单后一个月就能提车,而另一种要排产到明年才能提车,那么后者就算再质优价廉,也会因为等候期过长导致目标客户购买意愿下降。

姑且不说737MAX的设计问题,其生产线和产能确认令人赞叹(资料图)

而对商飞来说,目前对扩大产能这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已经投产6年的ARJ21目前虽具备年产50架的能力,但实际年交付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达成计划目标,至于C919更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理顺供应链和扩大产能。

对此,我国相关产业规划部门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波音空客在疫情暴发前年800架左右的交付量相比,国产大飞机的交付量仍显不足,产能爬坡周期也相对较长。

商飞的生产能力与优势

对于C919的产能,目前没有任何官方数据,仅在商飞总装基地所处的临港新片区的航空产业规划中有明确提到C919在2025年具备年产50架的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份规划是2021年8月公布的,在规划公布后形势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然导致规划难以百分百执行。例如,规划中提到C919将在2021年底交付第一架飞机,而实际上第一架飞机将在2022年12月交付,也因此2025年能否达成年产50架C919的目标还有待观望。

总的来看,要实现产能快速爬坡,有这么几个要点:人员、设备、厂房以及供应链。其中最容易被外界观察到的,莫过于厂房的基建以及供应链的搭建。而C919未来产能的规模,也可以从商飞的生产基地规划中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