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实力仅仅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一部分,但相比外交号召力或文化影响力,它明显更直接、更容易量化。军事行动为决策者提供令人信服的画面感与实际物证——这些可靠的指标,能够用于佐证他们执政的成功。

然而,在使用软实力的一系列工具时,对其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不总能得到清晰量化。一方面,在国际社会做“民意调查”不可能尽善尽美,再说,就算你获得其它国家的善意理解,这又如何能转化为那些国家、社会层面的具体行动?你要如何才能证明软实力的工具奏效了呢?

此外,美国有一支高度职业化、实力出众且管理得当的军队,大多数时候能打胜仗。但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美国的硬实力赢下许多战斗,痛击许多敌人,却并不总能彻底清除美国的目标威胁。

回过头看,美国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造成了严重的次生甚至第三层灾难。美国军队在阿富汗重创“基地”组织,该恐怖组织随即去中心化、化整为零,衍生出多个成熟的国际分支组织。

美国入侵伊拉克制造的地区权力真空,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做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与叙利亚做大时,基本无人关注,直到他们建立起所谓的“哈里发国”统治区域,并开始在整个欧洲制造恐怖袭击。美国占领伊拉克产生的动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阿拉伯之春”爆发,这是另一起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看似也出乎华盛顿的意料。

代表国家实力的工具,如今正被技术、科学、气候、卫生、信息传递与情报所重新定义。按照混合战争理论,今天的战场空间,包括了从经贸杠杆、网络战、水军渗透,到横跨陆地、海洋、太空与信息场的多域冲突。

乌克兰,美国将情报转化为国家实力的工具,暴露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真实意图,并招揽国际社会的支持。然而对我这种有过第一手经历的人来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通常被简化为对“挥舞大棒”的依赖,让“大棒”来解决一切问题。

通过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这一努力相对来说是有效的,算是美国主导国际合作的一个正面案例,但这更多是例外,而非常态。在其它地方,美国依然倾向于过度依赖军事实力,要么先发制人,要么回应式地处理其国家安全关切。同样,在一些国家看来,华盛顿主要靠胁迫来换取他们支持美国。有时候,似乎美国唯一能够提供的“胡萝卜”,就是它承诺“不挥舞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