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归根结底是一个衰败的环境。比如贫穷与贫富差距,被对手与敌国所利用,制造针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不管是海外,还是美国国内的极端主义者,都利用这种情绪煽动恐慌、招募支持者、撕裂社会。独裁国家的领导人与其他不检点的政客也差不多,通过营造受害者形象,煽动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来召集支持者,为要求他们做出牺牲、承担风险提供正当性,并将他们眼中的敌人非人化,这样自然能更方便地行使暴力。

说服,而非胁迫

以上所说一切,不代表鼓吹乌托邦主义。一支可靠、占尽优势,还能在短时间内全球部署的军队,依然必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军事实力也能为其它软实力工具提供信誉保证。然而,本文呼吁美国利用更广泛的政策工具,通过说服,而非消灭或胁迫的方式实现目标。华盛顿应该尽最大努力,组建尽可能稳固的同盟,更有效地利用科研成果,小额借贷,医疗保障、教育以及其它领域的类似激励手段,向对手和盟友开展说服并施加影响。

2004年发布的“9·11”事件调查委员会报告,虽然聚焦于解释恐袭如何发生,却也为当今的大国竞争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教训。报告强调,有必要认识到,未来的战场不会仅限于军事层面,而是会扩展到“围绕观念与思想主张的斗争”。社交媒体,互联网,以及时刻翻新的新闻媒体矩阵,不仅令美国的对手用来推动其虚假叙事,还能跟踪乃至骚扰他们的敌人。

这份报告也反思了美国过去使用软实力的实践,建议:“正如冷战时期那样,今天美国需要更广泛、坚定地捍卫其价值观。”然而自报告发布以来,围绕这个目标,美国基本是失败了。俄罗斯与中国正向其国内外听众解释,大国竞争实际上是关乎不同文明、价值观与思想主张的斗争,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行动,寻求地区主导权。从这个层面来说,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与中国的竞争威胁,可被视作冷战的一种全新迭代。

美国制裁下的古巴

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承诺,“通过积极主张,推进每一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促进繁荣”,还要“支持普世人权,美国要与其他国家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群体站在一起”。然而,美国针对古巴、伊朗等国施加制裁,对当地民众造成的伤害,远高于美国声称“帮助民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