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破冰访问,这至今仍是理解双边关系的一面镜子。从一开始,美中关系就是建立在双方的务实之上,而不是信任或感情。华盛顿对中国的经济、人权和军事意图从未感到放心。同样,北京一直认为美国过于霸权,有威胁中国政权稳定的企图。即便如此,两国还是选择了深化经济一体化。几代美国领导人都相信,贸易、投资和人民之间的联系可以使美国更加繁荣,并推动中国更加自由和友好。

这一战略合作导致了显著的经济互补关系。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进口商品供应国和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而美国现在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标国和最重要的外国金融伙伴。两国技术联系尤其紧密。中国向美国输送的理工类博士生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中国是美国理工类和高技术人才的主要来源国,这方面仅次于印度。相互依存无处不在,在半导体上,美国芯片行业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在制造业上,中国是苹果和特斯拉等公司的重要产业中心;在科学上,中美科学家联合撰写的论文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但在过去10年中,支撑两国经济关系的战略基础不断受到侵蚀。中国企业在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从制造纺织品到电视机再到电信设备快速升级,美国长期以来对不公平贸易的担忧变得更加紧迫。奥巴马政府起初期待与中国建立积极、建设性和全面的关系,但最终却宣布向大国竞争回归。

这一转向与美国拥抱技术民族主义不谋而合。技术民族主义认为技术必须由国家而不是全球市场力量来引导和利用,这一理念早已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数十年自由发展的数字全球化潮流让硅谷发了财,在世界各地输出了美国价值观,还让美国情报收集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外国网络威胁不断上升,终于导致美国将数字开放视为脆弱之源。与此同时,中国在5G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领域的突破性成功让美国决策者相信,双边科技关系不再对美国有利。

特朗普政府标志着美国政策转变的决定性时刻。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大大加强,美国通过商务部的实体清单限制外国公司购买美国产品。2018到2022年,上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华为曾经是中国科技行业的代表,上实体清单后陷入困境。除了出口管制,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措施,遏制技术流入和流出中国。特朗普政府加强了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对中国商品加关税,并限制联邦机构、承包商和受益人使用中国设备。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更难获得签证,一些人因不披露与中国的关系而面临刑事调查和起诉。

这些行动缺乏协调和沟通,但基本上还说得过去。特朗普的许多举措都是针尖对麦芒。中国一直在争夺电信设备的全球主导地位,想占领网络空间的终极战略阵地,因此美国打击华为能为替代品的出现赢得时间。美国电网的核心元件很容易受到破坏,可能需要数月或数年才能修复,因此中国设备被禁止用于为关键军事基地服务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