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翻译/观察者网 李泽西】

疫情、气候变化、通胀、战争、饥荒……重重危机,暴露出了“精益生产模式”缺乏韧性,显示出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进步时代正在走向死亡,我们应撇弃过去的一些“常识”,为韧性时代腾出空间,从一个工业文明走向一个生态文明。

中国近年多次强调增强经济发展韧性、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这一系列努力增强了中国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也获得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强烈赞赏。

近日,《韧性时代》的作者、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接受观察者网专访,分享了自己关于韧性、气候变化、供应链、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该采访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文为采访下半部分,。

里夫金,《韧性时代》的作者、未来学家、经济学家

以下是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您在《韧性时代》提到,韧性时代的一个主要前提条件是同理心,推动我们更加注意与自然以及他人和谐共处。随着我们抛弃进步,走向韧性,这必然会使得经济发展停滞或减缓,很可能减少了我们的集体同理心——毕竟生计无忧的人才有闲暇心思同情他人——从而削弱人们对韧性、同理心、和谐共存时代的支持。您觉得会是如此吗?

里夫金: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全球五百强企业负责世界经济体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只雇佣全球35亿劳动人口中的6500万人(约2%)。与此同时,45%的人口每天收入低于5美元,缺乏水源、食物,他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在崩溃。我们显然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你说的情况完全有可能。如果我们无法与其他人类合作,无法对他人产生足够的同理心,只会继续殊死搏斗,那人类不配继续存在了。

不过,在现实气候灾难中,无论是发生洪水、干旱还是野火时,人们每次不是争先恐后地逃跑,而是互相援助,即便将自己身处险境。每次,合作和同理心的人都比逃跑的人多。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一精神落实到生活的每一处。

海格尔曾说,幸福时刻不过是历史中的空白页。历史学家一般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比较负面的画面,因为糟糕的事情最能吸引我们的眼球,像屠杀、地震、奴役、战争。这是因为这些事情是创伤性的、不正常的。而幸福、同理心及和谐的合作时期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关注。